第7部分 (第1/4页)

还不确显的商业精神,还将在缔结未来中国商业精神的途路上,显现其源头的力量,这就是“六经”的力量,虽然看不见,但无处不在。或许,同仁堂的堂训会被人们忘记,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之类的训诫,依旧会水一般流淌在中国财富明星们的商业行为中。西方的商业技术不可能在短期内将之替代,因为它是“精神”的。

。 想看书来

商业纷争中的“政治牌”是一张臭牌

惯打“政治牌”的*再能算计,也不可能预料到,他会成为中国自行车协会(以下简称“中自协”)炮打倪捷的一张“政治牌”。2006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的帷幕甫一撩开,中自协就拉着浙江电动车制造商倪捷出场了。我们看到的一份以中自协名义起草的“紧急报告”,对央视说,“电动车维权事件”中声名远播的倪捷,“不宜做年度经济人物”。理由之一是,500余日前,倪捷赴台北出席了一个由*亲自剪彩的自行车展览,“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我们认为,中自协的“紧急报告”,有将商业纠纷变成政治陷害的嫌疑。中自协呈送给央视的“紧急报告”,是由副部级的中国轻工业协会辗转送达的。“紧急报告”中陈述的一条条理由,是一张张反对倪捷参选年度经济人物的“牌”。近年来,倪捷为电动车标准之争,与中自协交恶已久。中自协站在社会公共利益的立场上,从他们对倪捷的认知出发,凭他们对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条件中的“责任”的理解,给央视呈送“紧急报告”原本无可厚非。但是,以*的名义,借敏感的台海问题,打“政治牌”,陷人以不义,就不对了。倪捷说,他在那次民间*中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他只是在100米之外远远地看了*一眼,他相信*一定没有认真瞥过他一眼。他指责中自协打出这张牌用意险恶。倪捷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熟悉中国政经情势的人们都能掂量出“政治牌”的分量。中自协作为一个在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合法组织,有对倪捷进行监督的权利,有向新闻媒体检举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的权利,但他们没有在商业纠纷中搞政治诬陷的权利。

中自协的行为令我们倍感遗憾。我们始终难以相信,中自协会在一个告别“阶级斗争”思维的国家,在宪法增添“国家尊重和保障*”的今天,打出这么一张“臭牌”。我们的记者联系中自协,试图确认路人侧目的“政治牌”是否真的出自他们之手。可是,他们没有回音。如果中自协真的写出了这样的“紧急报告”,我们的失望是难以言表的。国家为什么要将国家轻工业管理局变成轻工业联合会,为什么不在发改委设一个自行车管理局,为什么要将有“二政府”性质的行业协会努力推向民间?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国家和社会相分离的环境,一个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腾飞社会和谐的土壤,中自协的“政治牌”是与这样的制度设计和制度目标背道而驰的。这张“政治牌”表明,在市民社会初具雏形的当下,旧的不健康的政治思维,还像一根没有剪除的脐带,缠绕在市场经济的藤蔓上。

倪捷应该感到幸运,我们应该为中国的进步感到高兴。*这张“政治牌”,在一个奥运会即将举办的国家,杀伤力已大不如从前。尽管盖有副部级公章的“紧急报告”,真的如倪捷所说,让最初出现于浙江卫视的他的影像,在央视播放时全部剪除,但他毕竟没有失去自由,为他办理赴台手续的地方政协、地方台湾事务办公室,也没有与他划清界线,而是积极地为他证明,证明所谓的“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完全是子虚乌有。我们的高兴能持续多久,我们能高兴到什么程度,接下来就要看央视的了。我们采访央视有关人士的努力没有奏效,但我们愿意耐心等待,等着看国家电视台在一张莫须有的“政治牌”面前的表情,我们想知道,他们会不会真的仅仅因为一张“政治牌”,就将一个商业明星,从2006年度经济人物的评选中悄悄剔除。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不是一家唯利是图的商业电视台,它在倪捷遭遇“政治牌”这一事件中的态度,值得我们关注。它就像一把尺子,可以清晰地丈量出我们与“*思维”的距离。

。。

我们是记者,不是商人,也不是政治家

新闻是我们这个国家众多“天花板”效应中的一个。它像一把尺子,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丈量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国家。曾经,新闻是站在云端和我们说话的,现在,它还没有完全走进人间,可是,在某些时候,它们已经和我们靠得很近了。关于它的是是非非,我通过若干个案例,发表了一通“流言蜚语”,但愿我们能够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