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部分 (第1/4页)

�形�薄7追妆硎菊��Ω蒙枇⒆�诺啬季枵嘶В�娣豆芾砟季杌疃�R簿褪撬怠:芏嗳嗽敢饩杩睢H床惶�湃蚊窦淠季琛�

正是如此,西方媒体才高呼共和国掀起了“民族主义浪潮”。

西方媒体大肆宣扬共和国的“民族主义”,目的无非是制造“中国威胁论”。虽然这一论调早已过时,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共和国能够在不发出任何警告的情况下,轰炸日本的民用核设施,还有什么做不出来?

在西方媒体的评论中,当拥有14亿人口的共和国被民族主义情绪控制的话,遭罪的不仅仅是日本,而是整个世界。CNN邀请的特别评论员还大言不惭的提到共和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吞并日本。

不管这个论调的出发点是否正确,即发动战争的到底是日本、还是共和国,该论调本身就不成立。共和国拥有大约6亿老龄人口,会吞并另外一个老龄化国家吗?再说了,日本遭到严重核污染,共和国会吞并一个“垃圾国家”吗?

当然,很多西方人不会看事实说法。

共和国确实轰炸了日本的民用核设施,共和国确实在战争爆发后占据上风。在西方人看来,这就是共和国发起战争的证据,也是共和国打算吞并日本的证据。

王元庆并不重视西方新闻媒体的评论,因为歪曲事实的舆论不可能改变事实。但是王元庆不得不考虑国内稳定。

权衡利弊之后,王元庆给主管民政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蒋辕歆打了电话,要求各级部门做好民政工作,积极引导国民的爱国热忱,控制好各地物价,防止因战争对国内经济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王元庆明确要求蒋辕尽快下达中央文件,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告诉全国民众,中央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战争,不希望因为战争导致国民生活质量降低。

换句话说,王元庆不鼓励民众的自发性战争募捐。对于已经募捐的款项,或者确实有人要募捐,王元庆也没有办法。毕竟民众有决定如何使用财富的权力,不能因此剥夺民众对自身财产的支配权。

只是很多事情连王元庆都预料不到。

在蒋辕歆到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号召民众以积极工作、努力学习、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式为前线将士提供支援,不鼓励民众用生产生活必须资金进行募捐之后,国内的募捐活动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

到10月底,各方募捐款项超过了15000亿元!

民意可疏不可挡,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让新闻媒体积极报道社会各界募捐情况。

捐款不分多少,爱国不分老幼!

自发募捐的民众中,有白发苍苍、曾经在14岁参军、参加过解放战争与朝鲜战争的老战士,有拖家带口、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劳动者,有朝气蓬勃、还未完成大学学业的年轻人,有稚气为消、穿着校服的少年,甚至还有很多儿童捐出了零花钱!

记者分别对这些年龄段的民众进行了采访。

一位107岁的老人在捐出积攒40年的积蓄后对记者说道,“年轻的时候,我拿起刀枪参加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老了,走不动了,只能出点钱,为我的曾孙、为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多买几条枪,多买几颗子弹,让他们替我教训日本鬼子!”

后来,记者才知道,这位老人的5个曾孙都在军队服役,其中2人已经上了前线!

一位带着还在上小学的女儿参加募捐的IT技术人员在捐出了刚刚领到的工资后,对记者说道,“读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是仇日愤青,曾经发誓不买一件日本商品。当年网络上流行买一件日本产品就为日本军队提供了多少颗子弹的说法,现在终于能够用我的一点微薄收入为共和国的军人多买几颗子弹,帮助他们战胜狗日的!”

这位父亲捐款之后,年仅8岁的女孩捐出了积攒1年的零花钱共2232元。后来,记者才知,这位父亲读大学的时候次参加“反日示威游行”。

一位在读大学生捐出了5000元,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道,“这是我在暑假做家教攒的下学期的生活费,战争打响了,我就等着国家下达征兵令到时候参军服役,扛枪去打狗日的。”

后来,记者才道,这位大学生已经办了休学手续,而且到民政部门填了参军志愿。

还有一位父亲带着上中学的儿子到南京市政府开设的募捐点捐出了100万元,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这位父亲只说道,“如果战争晚打两年,就让我家小子参军服役,扛枪上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