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部分 (第1/4页)

拦�饷醋隽耍�泄�灿Ω谩袄碇恰钡谋3殖聊��

这番论调,不但没让杜奇威心服口服,还让杜奇威认为汤马驷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

中国是美国吗?

当初,中国在美国搞风搞雨,不是直接向美国总统与美国联邦政府下手,而是利用民主党与共和党的矛盾。为了维护政党利益,新任美国总统自然会忍气吞声。更重要的是,中美的政治体制有很大差别,美国可以理智的对待问题,中国也可以用另外一种“理智”的方法对待问题。按照杜奇威的说法,就是从现在开始为全面战争、为世界大战做准备。只要中国政权能够保持连贯性,中国就能用数十年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美国的政权无法保持连贯性,也就不可能在数十年的军事竞赛中战胜中国。

两人争得很激烈,都不肯承认对方的观点。

这一情况,韦斯特伍德早就料到了,不然当初也不会瞒着杜奇威。

事实证明,杜奇威绝对不会支持秘密颠覆行动。以他军人的思想,战胜中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光明正大的击败中国,而不是搞小花样。

当然,争到最后,杜奇威与汤马驷也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

韦斯特伍德并不关心几十年后的“中美大战”,他只关心一件事情,那就是王元庆的具体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能够提供帮助的还是布鲁德林。

按照布鲁德林的分析,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王元庆已经死了,密而不宣,是为了顺利完成政权过渡,等到顾卫民正式掌权之后,中国就会宣布王元庆遇刺身亡的消息。二是王元庆安然无恙,暂不发布消息,是因为叛国集团未被彻底铲除,让顾卫民在前面顶着,王元庆才能在关键时刻出面救场。在布鲁德林看来,如果王元庆只是负伤,就应该立即出面,先稳住局势,让外界知道他还健在,稳住局势后再考虑其他事情。

前者意味着CIA的行动取得成功,中国肯定会经历一段政治动荡期。

后者意味着CIA的行动彻底失败,中国很快会做出出人意料的反应。

截然不同的结果,导致美国不能立即发表意见、表明态度,如果走错了,很有可能正中中国政府的下怀,使美国陷入困境。如果因此把美国牵扯进去,结果很有可能就比杜奇威说得还要糟糕,中美战争将立即爆发。

最后布鲁德林建议采取隔岸观火的策略。

布鲁德林的分析很全面,也让韦斯特伍德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也清楚布鲁德林做出这一推断的根本原因,即藏南地区的军事行动几天之内就会结束,到时候不管情况如何,中国政府都会公布实情。

卷九 暗流涌动 第47章 明哲保身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情况截然不同。

美国还能隔岸观火,印度却不能无动于衷。

下午收到消息后,鲁拉贾帕尼立即召见加马尔与沃克尔,询问中国发生的事情是否与印度安全机构、情报机构有关。得到否定的答复之后,鲁拉贾帕尼稍微松了口气。只是随着局势愈演愈烈,鲁拉贾帕尼一点都没感到轻松。

因为印度与中国处于交战状态,所以鲁拉贾帕尼首先怀疑王元庆遇刺的真实性。

战争爆发后,鲁拉贾帕尼就担心中国会找机会扩大战争规模,虽然克什米尔北部地区的巴基斯坦军队仍然按兵不动,中国也没有在西面发动进攻,但是王元庆早不遇刺、晚不遇刺,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遇刺,难道与战争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最终把印度牵扯进去,说成是印度策划了刺杀王元庆的行动,只要有一点可靠的证据,哪怕确实与印度没有关系,中国也会毫不犹豫的扩大战争规模。即便中国不会用成千上万枚核弹头彻底摧毁印度,也会像当初对付日本一样让印度滚入地狱。中国这么做,国际社会也无可奈何,刺杀他国国家元首,不但是战争行为,还是最恶劣的战争行为,哪怕是崇尚文明的西方国家也无法容忍。

鲁拉贾帕尼从不怀疑王元庆的野心与魄力。

当初,为了向日本开战,王元庆冒险让日本将核弹头运往台北。这样的举动,在鲁拉贾帕尼看来很不可思议,可是王元庆做了,还做得非常彻底。如果王元庆早就打算向印度全面开战,他要的只是一个充足的理由。印度不可能入佳中国,小规模边境冲突在国际法上并不是侵略,印度也不会入侵中国,因为印度没有这个实力。如此一来,王元庆要想制造大规模战争的理由,就得在其他方面着手。

在此之前,鲁拉贾帕尼一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