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部分 (第1/4页)

3部飞机升降机中的2部部署在了舰岛前方(“华夏“级的3部升降机中,右侧两部分别在航空舰桥的前面与后面),另外一部布置在左舷后方。这两个变化大大提高了“北京”级航母的甲板利用效率,其待飞区(也是停机区)的面积扩大了40%以上,而且向机库运送战机的速度提高了1倍(回收战斗机的时候,只能使用位于舰岛前方的飞机升降机,不能使用靠近舰尾的升降机)。1部升降机一次能够运送2架J…17B战斗机,升降1次的时间为90秒,平均作业时间在120秒左右,也就是平均每4分钟将4架战斗机送入机库。航母回收战斗机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1架(标称指标为每30秒1架,但是实际使用时肯定达不到),正好能让升降机将回收的战机及时运往机库。“华夏”级的回收效率只有“北京”级的一半,在大机群返航时,肯定得让部分战机留在停机区内。如此一来,停机区的大小对“华夏”级航母的航空出动能力造成了非常明显的影响。

3艘“北京”级航母需要回收48架战斗机。

3艘“华夏”级航母需要回收36架战斗机。

因为“华夏”级的待飞区可以停放12架战斗机,所以问题还不是很大。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制订攻击任务的时候,杨晋杰已经考虑到了“华夏”级航母回收战斗机的能力,从而减少了“华夏”级航母的出动量。

当然,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虽然在战时情况下,包括弹药补给在内的航空勤务作业都可以在飞行甲板上进行,但是“华夏”级的飞行甲板上只有3套弹药补给系统,只能同时为3架战斗机补充弹药。按照平均每架战斗机15分钟的补给作业计算,要在30分钟内让36架战斗机完成补给作业,只能让6架战斗机在飞行甲板上完成补给作业,还得让6架战斗机返回机库。虽然在补给作业期间向机库运送战斗机不是什么麻烦事,但是在停机区挤得满满的情况下,转移战斗机肯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越忙,越容易出错。

3点10分左右,“黄帝”号航母出了问题,航空勤务人员转移停机区内的战斗机时,把1架挂好了弹药,应该由1号升降机送往起飞区的J…17B送上了3号升降机(位于航空舰岛后方),导致飞行甲板上一片混乱,耽搁了不少时间。

杨晋杰不得不再次调整航空作战计划,把“黄帝”号的机群放在了最后面。

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在飞行甲板上摆满了航空弹药,塞满了挂好绅药、装好燃料的战斗机的时候,任何一个微小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幸亏出现的都是小问题,没有出大麻烦。

3点25分,“河北”号与“河南”号航母率先完成航空勤务作业。

杨晋杰没有迟疑,立即命令这2艘航母让战斗机起飞。

这次,杨晋杰没有派出J…16B战斗机,而是让2艘航母各派出36架J…17B战斗机,把返航的J…16B战斗机留了下来。不管怎么样,他必须为舰队留下一支可靠的防空力量,绝不能在已经获得胜利的情况下栽跟头。

“河北”号与“河南”号率先完成航空准备工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与”北京”号相比,这2艘航母在建造期间就针对J…16B与J…17B战斗机做了优化,而“北京”号最初并未考虑搭载J…16B,甚至没有把J…17B战斗机作为主要作战力量,而是计划搭载共和国海军的第一种舰载无人战斗机。直到舾装的时候,“北京”号才对机库与航空配套设施做了修改,具备了搭载J…16B的能力。只是改来的东西,肯定没有原装的好,别的不说,“北京”号的机库内只有1条可以供J…16B通过的滑行道(顶部加高0。5米),而另外2艘同级航母均有2条滑行道,从而能在机库内更加灵活方便的调动J…16B战斗机,提高了战斗机的出勤准备效率。

3贞35分,“北京”号上的J…17B开始起飞。

3点40分,“华夏”号与“炎帝”号上的J…16B与J…17B开始起飞。

3点45分,“黄帝”号上的战斗机开始起飞。

因为3艘“华夏”级航母均携带2个战斗机大队,所以在出动24架J…17B之后,只能让J…16B携带反舰导弹执行攻击任务。正是如此,3艘“华夏”级航母派出了所有舰载战斗机(12架J…16B被派去执行护航任务,另外12架J…16B与24架J…17B执行攻击任务),成了这轮打击行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