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部分 (第1/4页)

排第一的穷国(比较有意思的是,排除战乱等因素后,经济越落后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反而是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口增长越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可以想像,发展20多年,除了人口一举突破4亿之外,印度尼西亚实际上没有其他任何进展。

到21世纪40年代末,印度尼西亚成为了东南亚地区最贫穷的国家。

不管在哪个地区,贫穷绝对是动荡的根源。

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22章 移民潮

21世纪初,乌干达驻联合国大使在为部族冲突中丧失家园的难民奔走疾呼时提到,贫困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毒瘤。归根结底,几乎所有社会问题、特别是导致重大灾难的社会问题多是由贫困引发的。如同南非大主教在回答一位西方记者的问题时提到,非州战乱不断的根源就是极度贫困。与非洲相反,经济发达的西欧、北美与澳洲,就没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发过战乱。

印度尼西亚的问题,除了贫困,还有严重的贫富差距。

早在2030年,印度尼西亚的基尼系数(反映社会贫富差距的一个数据)由21世纪初的不到4彪升到4。5以上。虽然大部分印度尼西亚人忍受贫困的能力可以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共和国公民相提并论,对社会不公的忍受能力也非常厉害,比如在人类即将到殖民月球的21世纪30年代,仍然有大约20万印度尼西亚人从火山口捡拾硫磺为生,而这些人都活不到50岁,他们用健康与寿命换来的,不过是每天几十元的收入。但是只需要一小部分人对社会不满就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毫无疑问,在任何国家都不缺乏对社会不满,而且敢于起身抗争的斗士。

受国情影响,印度尼西亚的社会动荡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特征。

要知道,早在20世纪70年代,占人口总量不到5%的华人就凭借勤奋劳作与聪明才智控制了印度尼西亚80%的社会财富,由此导致了从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的军政府长期奉行排华政策,以及发生在1998年的、导致数十万华人丧生与数百万华人受害的严重反华暴动。进入21世纪后,印度尼西亚的反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2006年就差点再次发生反华暴动。可以说,三坚集团把资源加工企业放在马来西亚,甚至不惜投入巨资兴建工业园与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就是对印度尼西亚社会上存在的排华反华情绪心存疑虑,不想承担额外风险。甚至可以说,共和国跨国企业在投资印度尼西亚时以资源开采业为主,也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不管怎么说,资源开采业的前期投入并不大,资本回收速度更快,而且撤资的时候也更加方便。

万幸的是,在2040年之前,印度尼西亚社会上的排华与反华情绪还不严重。

不管怎么说,在2040年之前,特别是在2033年之前,受全球大萧条影响,从印度尼西亚政府到印度尼西亚民众,都知道不能得罪共和国,必须依靠共和国的市场、以及共和国的投资来保持社会稳定。可以说,在2033年之前,印度尼西亚政府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出台各种各样的行政法规,保护共和国跨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利益,并且控制国内民众的情绪。

所谓一好遮百丑,因为经济一直向上发展,所以很多问题都被遮盖住了。

实际上,早在2030年,印度尼西亚社会上的排华与反华情绪就开始抬头。当年3月21日,发生在雅加达万豪国际酒店、导致30多人丧生,400多人负伤的恐怖袭击案就是针对共和国的跨国企业。虽然印度尼西亚当局迅速采取行动,出动特种部队击毙数名恐怖份子,解救了数百名人质,并且按照共和国的要求,让共和国的刑事专家(实际上是情报人员)审讯了唯一被活捉的恐怖份子,但是这起事件仍然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年共和国赴印(尼)游客减少七成,共和国跨国企业在印(尼)投资锐减四成,包括三坚集团、叶宏兵因与华胜集团在内的多家大型跨国企业纷纷将投资目的地转往马来西亚与泰国,甚至在年中的时候传出了三坚集团准备从印(尼)撤资的消息。就算这只是某些别有用心的西方新闻媒体放出的谣言(受此影响,三坚集团的股票在数日内暴跌了近7%,而当时三坚集团正在与阿根廷最大的国有矿业集因进行换股合并谈判,受股票暴跌影响,三坚集团为兼并南美洲第四大的矿业集团多付出了大约240亿美元,而持有该集团上市股票的西方金融企业从中获益上百亿美元),也能从中看出,随着印度尼西亚社会上的排华与反华情绪抬头,任何一家共和国的跨国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