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部分 (第1/4页)

事实上,这也算不上泄密。

裴承毅回国之后就在积极活动,先后找到了几位军事委员会的代表,希望全体代表大会军事委员会能够在参加防务展的问题上松口,不要管得那么严。当然,裴承毅没有忘记利用军火商的能量。要知道,军事委员会与军火商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能够给军火商带来好处,恐怕不用裴承毅操心,军事委员会就会做出让步。

关键就是如何让军火商相信,参加欧洲的防务展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

当初,共和国全体代表大会做出了禁止一切涉及到保密技术的军火参加受到技术禁令限制的国家与地区的防务展览,就是因为共和国的军火商认为这么做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全世界都知道共和国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动技术,都希望对共和国的电动技术、特别是用在军火上的尖端技术有所了解。

半岛战争前后,仅军情局与国安局破获的与窃取电动技术有关的安全案件就有100多起,上万人涉嫌,被秘密逮捕的嫌疑犯远远超过了遭到公开审判的罪犯。

根据共和国当局在2040年解密的一些资料,2020年到2024年之间,共和国的军事技术受到严重威胁,几家主要军火企业都出现了问题,比如中重集团就有4名高级管理人员在2022年落马,另外还有7名意外身亡的高级管理人员很有可能是因为卷入了情报泄密案而被情报机构秘密处决。

总而言之,当时已经回到中央,并且主持中央工作的王元庆就发了狠话,如果不能解决保密问题,就只能提高军火市场的门槛,甚至将军火企业收归国有。受此影响,各大军火商不但与共和国当局签署了技术保密协议,掌握重要技术的人员都的经政府审核,还与情报机构签署了“委托服务协议”,即由各大军火商出钱,让包括军情局在内的几家主要情报机构负责为其提供情报安全保障。也就是说,如果出了问题,那么各大军火商就能把责任推给情报机构。因为情报机构是政府部门,而且是秘密部门,不具备与民间企业签署合同的法律权利,所以只能由情报机构秘密支持的民间安全公司为军火商服务。正是如此,在半岛战争之后,共和国的民间安全服务市场发展迅速,一大批退役军人,特别是有过战争经验的特种兵非常受欢迎。

到2037年左右,为了避免政治变动产生影响,由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为首的几家军火商利用王元庆离任前的最后机会,让全体代表大会通过旨在保护军事技术的几项法案,并且让这些法案在王元庆离任前后正式生效。

可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当时各大军火商主要考虑的就是王元庆之后的国家领导人会不会坚持军火产业以民营为主的经营发展模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这些军火界的超级大鳄就将受害。当时,蔺慕华在联合其他几位军火企业董事长的时候就说过,就算新政府不会改变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模式,也有可能以垄断等名义肢解几大军火商。事实上,早在印度战争之后,中重集团就遇到了“垄断危机”,当年至少有100多名代表分3次提出了根据反垄断法拆分中重集团的提案。

与政府对抗显然不明智,要想生存下去,各大军火商只能力求做得更好。

对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这样的超级军火企业来说,所谓的“做得更好”,那就是缩小规模,给别的企业留下生存空间,不要占尽好处。对整个军火业来说,“做得更好”则是要尽量避免犯低级错误,不要给政府留下把柄。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技术保密。

要知道,在2037年之前,通过数场大规模战争,众多民营军火企业已经与共和国的情报机构,特别是军情局建立起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而且在众多领域展开了合作。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只要军情局不反水,在短期之内、至少在上任的前5年间,顾卫民不可能拿民营军火企业开刀。当然,这得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各大军火企业不能违背法律。如果给政府足够的理由,比如民营军火企业涉嫌倒卖技术,或者对技术管理不严,那么军情局也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帮着军火商说话。

总而言之,当时共和国的军火商没有选择的余地。

问题是,10多年来,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已经让各大军火商尝到了甜头。

拿共和国头号航空武器制造商中航集团来说,得益于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到2045年的时候,仍然能够把已经问世近30年的J…14战斗机卖给海外用户,并且接到了数百架的改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