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部分 (第1/4页)

于在海上推进10000千米。也就是说,与其在澳大利亚西北登陆,还不如绕过印度尼西亚,在澳大利亚东南或者东部地区上岸,以此来缩短后勤补给线,降低保障难度。

综合这些情况,最佳的出发点自然是新喀里多尼亚。

这座位于珊瑚海东面的乌屿的面积将近20000平方千米,是西南太平洋上面积最大的几个岛屿之一,而且岛上的努美阿还是该地区最好的深水良港之一,加上近200万的常住人口,这里绝对是共和国陆战队的理想栖身之地。问题是,新喀里多尼亚、以及邻近的洛亚蒂群岛都是法国的海外省,也就是法国的领土。虽然在行政划分上,海外省拥有几乎所有行政自治权,即除了外交、国防等属于中央政府的大权之外,海外省拥有自主权,但是这并不妨碍新喀里多尼亚与法国的关系,即攻打新喀里多尼亚等于向法国开战,而向法国开战就等于向欧盟开战。

毫无疑问,在欧盟还没有参战的情况下,共和国陆战队的官兵别想踏上努美阿的码头。

除了新喀里多尼亚之外,次优选择就是瓦努阿图共和国与所罗门群岛。虽然从距离上看,两者的地理条件相差不大,但是瓦努阿图维拉港的容纳能力与基础设施都要比所罗门群岛的霍尼亚拉好得多。唯一的问题就是,瓦努阿图是法语国家,而且在独立之前是法国的海外省,与法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就连大部分国民都拥有法国护照。因为所罗门群岛是英联邦成员国,独立之前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而英国又是西约集团成员国,是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盟国,所以瓦努阿图的那些问题,在所罗门群岛都不存在。

受此影响,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共和国海军与陆战队制订了三份计划,一是攻打所罗门群岛、二是占领瓦努阿图、三是从新喀里多尼亚出发,每一份计划都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了安排。

如果要让共和国海军与陆战队选择的话,最理想的结果莫过于法德意领导的欧盟参战。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欧盟参战,哪怕受传统关系与国内民意的影响,欧盟不大可能向美国宣战,更不可能出兵参与针对美国的军事行动,但是作为共和国的盟国,法国绝对没有理由拒绝在远离本土的太平洋战场上,为共和国军队提供一点点便利。也就是说,到时候只需要让海军夺取制海权,陆战队就能以新喀里多尼亚为跳板,直接攻打澳大利亚,而不需要在此之前攻打所罗门群乌,也不需要在瓦努阿图浪费太多的时间。

如果说什么是最糟糕的情况,自然是出兵攻打所罗门群岛。

不管怎么说,本着以最糟糕的情况做准备,争取创立最好机会的原则,在2059年下半年,共和国当局在欧盟身上花了很大的精力。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在“限武谈判”的双边谈判中,共和国当局甚至一度暗示法德意等欧盟主要成员国,只要欧盟参战,共和国不但会提供先进武器装备的生产技术,还将在会师的时候向欧盟无偿援助足以武装数十个师与数支航空队的武器装备,帮助欧盟获得抵抗美国的军事力量,并且在共和国海军进军北大西洋之前,以有偿的方式为欧盟提供数十艘大型战舰。

总而言之,只要欧盟肯参战,什么都好说。

问题是,欧盟国家的领导人并不笨,非常清楚欧盟对这场战争的影响。

说得确切点,用“四量拨千斤”来形容欧盟的影响一点都不为过。

正是如此,在与共和国进行双边谈判的时候,欧盟当局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别的不说,在陆军武器装备援助上,欧盟就要求在参战后的3个月之内获得120个师(30个装甲师、30个机步师与60个步兵师)全部重型武器装备。要知道,在2059年底,欧盟所有成员国的陆军加起来也只有80个师,暂且不说共和国有没有这么多的武器装备、也不说这么做会对欧亚大陆产生多大的影响,仅从交接时间上看,要在3个月内移交相当于4800万吨的武器装备,而且是在海运不通的情况下,用铁路、公路与空运的方式运送这么多武器装备,也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

当然,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本来就是谈判的特点。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欧盟要价。

说得明白点,欧盟当局漫天要价的主要原因还是想避免与共和国过早讨论参战问题,即在解决了更重要的问题之前,欧盟并不想被卷入战争。

这个问题,就是俄罗斯的战后安置问题。

虽然大陆战场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俄罗斯甚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