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咦!”中行说打量着席地而坐,猛吃猛喝的汉军,大是惊讶:“汉军怎么不回营?”

日落西山了,打了一天,正是回营歇息,准备来日再战的时节。可是,汉军没有回营不说,就地用战饭,这不同寻常呀。

“咝!”军臣单于只是略感惊讶,并未多想,猛吸一口气。很是享受的道:“肉香啊!没用的蠢猪,肉都烤不好,还配是大匈奴的勇士吗?”

空气中的焦糊味很浓烈,却也有几分香气,让人闻着就馋虫大动。打了一天,又累又饿,回到营地,饱饱的吃上一顿,再睡上一觉,那才叫享受!

匈奴一边收兵,一边嘀咕,埋怨留守的兵士没用,竟然不会烤肉。

说起收兵,匈奴真的动作极快,没多久就收拢,一队队的向营地开去。

军臣单于骑在追风宝驹上,不时朝着营地张望,眉头是越皱越紧了。越是离营地近,这焦糊味越是浓烈,他越来越不安。

说是烤肉吧,这不太象。把肉烤成这样,那会焦成什么样?那是焚毁,不是烤肉。

可是。谁会把肉干焚毁呢?匈奴,不可能!匈奴爱的就是肉干,要他们把肉干焚毁,根本没这可能性。

他就是想破脑袋,也是想不到竟是剧孟他们得手了。

不要说军臣单于不会如此想,就是周阳,要不是得到厉方的禀报,他也不会往这方面去想,实在是这事太难想象了。

“怎么这么焦?”

“会不会有人把肉干烧了?”

“胡说!大匈奴的营地,谁敢下手?”

“那你说怎么会这么臭?烤肉再焦也不是不这个味儿!”

匈奴自小就吃牛羊肉,对肉干是再熟悉不过了。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就是弄不明白原委。

正奔行间,只见几个留守的兵士冲了过来,人人一脸的惊惶,哭丧着一张脸,好象他爹他娘死了似的。

“快说,营地发生什么事了?”军臣单于大声问道,声如雷震。

几个匈奴本已是心惊肉跳,再给他一喝斥,哪里还禁受得住,从马背上摔下来,惊惶惶的道:“大单于,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胡说!有什么事不好?”立时有大臣喝斥起来。

“大单于,肉干没了!给烧了!”

几个匈奴鼓足吃奶的力气,使劲吼出来,生怕军臣单于耳朵有问题,听不清似的。

不是他们想吼,是吓得没了胆气,不吼说不出话。

匈奴为何现在才来禀报?还不是剧孟捣的鬼。

肉干被焚,匈奴肯定要向军臣单于禀报,如此大事,岂能不报?剧孟想拖时间,骑着骏马,在匈奴营地里驰骋来去,大吼大叫:“肉干着火,快去救火!”

肉干着火,天大的事情,匈奴哪敢怠慢,忙着去救火,至于禀报单于一事,抛之脑后了。

这事比天大,军臣单于一怒,谁知道他会如何处置留守的匈奴?匈奴早就吓破了胆,心胆俱裂,六神无主。

神态威猛,镇定若素的剧孟一出现,立时就成了匈奴的主心骨。他叫做什么匈奴就做什么,绝无二话。

剧孟只是想拖时间,却没有想到,他的话给匈奴遵行无误。放火的元凶竟然成了匈奴的指挥者,剧孟自己都有些晕乎乎的。

匈奴之所以听剧孟的话,那是因为剧孟说的话都是天经地义。

诸如他说“还不快去救火”,“肉干给烧了,大军没吃的,单于一定会发怒”,“快点,多救点出来”。

这些话句句属实,就是单于听了,也会认同,没理由反驳呀。

问题是,剧孟的指挥很有方,当然不是指挥匈奴真的去救火,而是指挥东奔西走,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却是没有救出多少肉干。

在剧孟指挥下的匈奴,不救近的,只救远的,哪堆肉干远就去救哪里。而且,他的理由冠冕堂皇:“这里火大,没法救。那里火势小,能救些。”

匈奴一瞧,果如剧孟所言,远处的火势不大,赶过去一定能救些出来。可是,等他们赶到,火光熊熊,根本就救不了肉干,只能望之兴叹。

剧孟很能浪费匈奴的时间,指挥着匈奴,这里瞧瞧,那里看看,赶得急匆匆的,就是“无用功”做得很多。

即使做无用功,他也有正大光明的理由“看看,这里能不能救些出来?快去救!”

救些肉干出来,是匈奴心中所愿,一闻是言,谁还能有怀疑?无不是跳下马去救,却是火势太大,无功而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