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 (第1/4页)

李广他们对戟阵大为看好,周阳却说要取消,他们哪能不惊讶。

“大帅,真要取消?”李广忍不住了,率先问出来。

“是呀!”周阳点头道:“戟阵虽好,却也有缺点。一是需要的人太多,这很窝兵力。二是,用来防御还可,若要进攻,对匈奴骑兵的杀伤力有限。”

李广他们虽是看好戟阵,可是,周阳这话有道理,不得不赞同。

对付一个匈奴骑兵,往往需要数个,甚至十数个汉军,持着长戟捅刺斫砍。

正是因为需要的兵力很多,用来防御还可,用来进攻就是大问题了。防御的时候,汉军凝神待敌,能一齐出手。进攻就不同了,虽然戟阵整齐,也不可能做到同时出手,这就使得威力大减。

毕竟,人数越多,越难整合。

“大帅,若是没有戟阵,如何对付匈奴的骑兵呢?”丁隽的话很有道理,可谓见解独到:“大汉的兵种多,得各兵种配合,方能有巨大的威力。只凭一个兵种来打,那是匈奴,匈奴只有骑兵嘛。没有戟阵,光凭骑兵和弩阵,威力大为削弱。”

“说得好!”周阳大拇指一竖,赞道:“大汉最大的优势就是技艺发达,可以制造出不同种类的兵器。这些兵器需要配合,方能发挥出奇效。没有了戟阵,的确是减少了威力,我想用另一种阵势来取代戟阵。”

“哦!”李广他们大感兴趣了,眼睛瞪大了,看着周阳。

“你们想一下,要是我们手里有一把五六十斤重的大刀,排成一排,穿着铠甲,等着匈奴冲到,我们举起手中的大刀,一齐劈下,那会是什么结果?”周阳一边说,一边比划,最后双手做出一个握刀动作,狠狠劈了下来。

“五六十斤的大刀?哪里有?”

周阳这话,可谓军史上的里程碑,具有非凡的意义,却换来李广他们惊奇的眼神。他们惊奇的并不是这种打法的可怕威力,而是这样的大刀并不存在。

周阳的历史不够好,军事史更不熟,不知道唐朝有一个兵种称为“陌刀手”,人人手持五六十斤重的陌刀,穿着明光铠,身体为钢铁包裹,只露一双眼睛在外面。管你冲来的是人是马,狠狠一刀便是。

五六十斤重的陌刀劈下来,那是无坚不摧。成百上千,成千上成的陌刀手一齐出手,那威力是毁天灭地,不要说血肉之躯,就是铜墙铁壁也会给劈烂。

是以,陌刀、强弩、轻骑兵,成了唐军的三大利器。唐军正是凭借这三大利器,纵横无敌,横扫了世界,打得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发抖。

李靖灭东突厥,苏定方灭西突厥,裴行俭大战黑山,高仙芝大战恒罗斯……这些著名的战役,不都有陌刀的雄风吗?

周阳之所以想到用这种大刀来对付匈奴,那是他想到关二哥的青龙偃月刀。关二哥的刀重七十二斤,一刀下去,足有数百斤重的力道。若是不计其数的汉军挥着如此沉重的大刀,谁能抵挡?

不要说匈奴,就是长城都会给劈开!

使用这种大刀的好处,就在于不会窝兵,一个大刀手就足以对付一个匈奴骑兵,不管是防御,还是进攻。

一个戟手却不能对付一个匈奴骑兵,这窝兵就很明显了。人嘛,就得吃,就得喝,别的不说,窝了这么多的兵,光这吃喝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得花很多钱。若是把这笔钱省下来,可以做更多的事。

“怎么了?”周阳把李广他们的惊奇样儿看在眼里,不解的问道。

“大帅,你有所不知。”丁隽解释道:“这钢铁很珍惜。一把剑,要经过千锤百炼,方才造出一把。若是使用大刀,一把就要五六十斤钢铁,一万把就是五六十万斤。要想打败匈奴,一万把大刀不够,需要数万把,再不要,五六万把总是要的,这就需要三两百万斤钢铁,大汉一年的钢铁也不过这么多嘛。”

汉朝是铁器确立的时代,铁器正式取代了青铜器。可是,在当时,由于冶铁技术的限制,钢铁的产量有限,这是大片刀没有出现在汉朝,而是出现在唐朝的根本原因。

一把大刀要用五六十斤钢铁,造五万把,就需要两三百万斤钢铁,若是用来打造戟阵,那就是数十万大军了。

虽然说,多出数十万人,这粮草的消耗很惊人。可是,这能用钱买到,在钢铁产量不高的情况下,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只能走戟阵的道路了。

在当时,钢铁得靠工匠一锤一锤去锻打,称为“百炼钢”,耗工多,收益小。到了东汉,冶铁技术的改进,钢铁产量大幅提高,才出现了关二哥的青龙偃月刀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