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部分 (第1/4页)

荒原上弥漫着皮肉烤焦的臭味。残存的辽人依旧在军阵的包围中酣战,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还有投降这一条路可以走。

云峥的目光始终盯着西面,等了良久,也不见西边有什么动静,叹息一口气对吴杰道:“结束战局,回军雁门关吧,萧火儿也好,郭恒川也罢,都不肯派兵来援救这些辽人,我们的布局说到底还是不完整,萧火儿打定了主意当缩头乌龟,我们确实没有其它的好办法。”

吴杰匆匆的去传令了,这里的战事必须尽快结束,大军兵出雁门关,如今雁门关几乎是一座空城,大军不能在外久留。

李常和李东楚站在雁门关城楼焦急的朝关外瞭望,如今,诺大的一个雁门关只剩下李东楚的白马军一部五千人,这让他们如何不担心荒原上的战事。

“来了,大帅他们回来了。”李东楚率先看到了一支军伍出现在蜿蜒的山路上,看旗帜,该是少年军的兵马,既然他们的队列整齐,就说明荒原上并没有发生大的战事。

李常长长的吐了一口气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没吃亏就是占便宜,咱们只要稳稳地守住雁门关一线就是泼天的功劳,用不着听庞籍他们的话,说什么早日击溃萧火儿所部吗,挺进辽国西京,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让他们用五万兵马应付辽国,西夏两个国家试试。

萧火儿的兵马就有三十五万之多,西夏的左厢神勇军司如今也在向东移动且意图不明,富弼在陇右能做的事情也不多,他手里的兵马更少,不但要弹压远寨六部,还要应付来自雪域高原的吐蕃人,抽不出多少人马啊。

国事稠溏,我们就要多担待些,这些天大帅过的很苦,大帅的营帐里的蜡烛往往会亮一个晚上,老夫都为大帅心疼。”

李东楚笑道:“现在虽然比以前疲惫十倍不止,可是末将心中暖洋洋的,这才是我大宋的边关,不管是守,还是攻,都有章法可循,朝廷给了我们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是他们不晓事,我们只要努力过了,总会问心无愧的。”

李常苦笑道:“问心无愧是不够的,至少在官场上,问心无愧远远是不够的,前日接到朝廷的第三面金牌,老夫就恨不得立刻赶回东京面圣,当场质问一下庞籍,要把我京西十五路大军逼迫到何地才甘心?五万人不但要守卫一千多里的边寨,还要负责抵挡辽国三十五万大军的进攻,我们能够保持目前这种胶着的状态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不能再给我们压担子了,这会把人的腰压断的。”

李东楚指指意气风发的少年军道:“末将的看法和监军您不同,而且是大大的不同!”

李常挑挑眉毛道:“哦?说来听听!”

“自古成非常事者,无不是大智大勇之辈,末将以为大帅就是这一类人,于绝望中看到希望,于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于不可能中见到成功的希望,末将认为,大帅就是这样一种人。

世人都认为萧火儿拥兵三十五万才是强者,如果要问我谁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所有人,大帅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兵处弱势,依旧选择攻势的统帅,而萧火儿也是唯一一个兵处优势却处处选择守势的统帅,这说明,他从心底里就对大帅有一种深深地恐惧感。

将无胆略,兵无魂魄,这些辽军,在大帅的眼中恐怕真的不过是土鸡瓦狗耳!”(未完待续……)

PS:第二章

第十一章地狱

葛秋烟接过云峥解下来的披风,见丈夫疲惫的靠在椅子上打盹,就端来一盆温水,细心的擦拭他的面庞,手指轻轻地触碰一下丈夫已经变得黝黑粗糙的脸庞叹口气道:“您就不该是一个吃苦的人,如今驻守边关吃沙子是何苦来哉?”

云峥闭着眼睛道:“昨晚又杀了六千余人,这是三万大军酣战一宿的功劳,刚才李常却告诉我说,他已经拟好了表章,准备向朝廷请功,表章很简单,上面书写——云帅夜出关山杀贼,及到天明凯旋而归,六千胡酋已授首矣!

我不知道如何评价他的奏章,普通人在以讹传讹之下,很快就会变成神,再这么下去,我就要搬到神龛里去住了,你去不去?”

葛秋烟笑道:“您本来就不是普通人,您是雁门关的主帅,只要是杀敌之功,必定有您的一份功劳,更何况昨晚您真的是大胜而归,李常这样写奏折没错啊!”

云峥睁开眼睛温柔的看着葛秋烟道:“你看看,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来到边关吃沙子的原因,大宋的百姓希望看到一支百战百胜的无敌雄师,大宋的皇帝希望自己的麾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