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部分 (第1/4页)

萌兆泳屯�艘郧罢媸遣桓茫 �

笑林见皇帝心情大好,还知道开玩笑了。急忙回答道:“正因为有陛下的仁慈。微臣等人才会死心塌地的为陛下效力,您看微臣,虽然已经退出孩儿军了,却还在为陛下征战!”

赵祯看看笑林胡子拉碴的老脸叹息一声道:“辛苦你们了。大宋想要强盛。总是离不开征战。这些悍卒看起来凶悍绝伦,在朕的心中他们却是最和善的一群人,最知道感恩的一群人。笑林,你也知道,只要不负朕的将士,朕必定不会辜负他们。”

“谢主隆恩!”

笑林大声的感谢皇帝的好意,随后他身边的将校也跟着大喊,其余的军卒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好处,此时应景的喊一嗓子绝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于是,“谢主隆恩”的声音最后就汇成了一道炸雷。

包拯坐在马车上扫视一眼周围的精兵悍卒,笑容终于浮上来了,这些天他一直在担心会盟时皇帝的安全事宜,如今有这么一群人,自己实在是没什么好担心的,放缓了心情,赶路造成的困倦就迅速的将他湮没了,临睡去的那一刻他还在想,在这休息真是安全啊……

赵祯没有半点的睡意,执意从撵架上下来,命人牵来自己的御马,在邹同的帮助下换上自己的黄金锁子甲,披上大红的斗篷,准备随军开进,只是他的御马不太争气,阉马很显然在战马群里不受待见,嘶鸣着连连后退不敢进入战马群,而高傲的战马群也不接受阉马,靠近御马的几匹战马不论骑士如何控制,它们也撂着蹶子,张着嘴似乎要把阉马撵走。

笑林连忙从自己的战马上跳了下来,扶着赵祯上了自己的战马,亲手牵着战马的缰绳跨上另外一匹战马,瞅了一眼尴尬不以的邹同笑了一下,就算是给皇帝一个解释了。

赵祯骑在马背上笑的前仰后合,指着邹同道:“军中乃是天下间阳气最重的地方,出现一个阉人确实不好,朕听说京西军中的战马都是没有阉割过的,阉马被马群嫌弃也是应有之义。”

即便是遭受了皇帝的讥讽,邹同依旧忠心耿耿的换上铠甲,乖乖地守在皇帝的背后,不断地要求皇帝慢点。

京西军很快就取得了全军的控制权,在赵祯的命令之下开始按照标准的滚动式前进,前军后军不断地变幻,唯有中军不动,行走了不到五十里之地,捧日军就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军阵凌乱不堪,狄青派来的八千精骑,倒是行走的中规中矩,几十里地下来,军阵丝毫不乱。

每走五里之地,低沉的号角声就会响起,向前面打头阵的军队通知该换阵了。

赵祯骑在马上似乎感受不到疲倦,骑兵群扬起的灰尘落在身上也毫不在意,这次行军对他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瞅着两边高地上不断隐没的斥候,再看看自己麾下的雄壮大军,遥想自己父祖当年行军也不过如此而已。

开国是艰辛的,需要无穷的勇气,但是守住国家,延续统治更加的考验一位帝王的智慧,早日最忠诚的部下如今被富贵生活消磨的雄心不再,不管是吏治还是民治,亦或是兵制都需要重头整顿,忍痛削掉腐肉才能获得新生。

变法造成的痛苦和和对旧观念的冲击不亚于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帝国,听说有一种鹰,长到老年的时候,如果需要新生,就必须在岩石上磨掉自己已经沉重的无法捕猎的爪子外壳,必须拔掉自己的羽毛,必须在岩石上敲掉自己已经老化成骨骼一样的喙,然后不食不饮,静静地蹲在自己的巢穴内等待新的爪子长出来,等待新的羽毛从绒毛变成羽毛,等待自己的喙重新变得坚硬。

直到这个时候才能脱掉旧日的沉重外壳,在某一个清晨重新飞上高空,重新成为这片天空的霸主!

赵祯想到这里的时候就看见一只老鹰笔直的向自己飞了下来,他很欢喜的以为这又是一次天人感应,却发现那只老鹰最后停在笑林的肩膀上,这让他有点失望,不过他马上又高兴起来了,因为韩琦带着文武百官在前面的三鸦口迎接自己,自己的智囊团又出现了,赵祯对自己和辽皇的会盟充满了信心。

“这就是奏折里说的那六只海东青中的一只?”赵祯看到笑林在给海东青喂干肉,也看到他从海东青的腿上取下竹管,于是好奇的问道。

“正是,陛下,这六只海东青在此次雁门关大战中功不可没,放飞于天际就能监视方圆百里之地。

我大宋在雁门关的兵力不足,必须集中兵力在某一点上形成优势兵力,然后将敌军各个击破,如果没有海东青在天空监察敌情,我们很难找到敌军的破绽做到一击致命。”

赵祯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