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部分 (第1/4页)

趿耍�

兵火烽烟之下血流万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敌占区,难道眼看着那些和尚杀我的手足。却不允许我的属下杀和尚?这是什么道理?

如果是前几年,我就算在战场上杀掉一万个和尚,自有朝廷替我分辨分忧,如今我不过被贬斥蜀中,那些人就想来捶我这个破鼓,谁叫我被贬斥了呢?谁叫我被包拯用命给弹劾了呢?这些我都认。倒霉的时候难道就不允许我嚎上两嗓子?”

苏轼再瞅瞅这首《寒食帖》,胖脸都皱成抹布了讷讷的道:“可是把自己说的如此之惨,是不是有些不要脸?尤其是“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这句话说的让人牙齿发酸。”

云峥奇怪的看着苏轼道:“你不喜欢这首《寒食帖》?”

苏轼果断的摇头道:“不喜欢,一点都不喜欢,这是倒霉到极点的人才能写出来的东西,放在你身上半点都不合适。

您虽然被放逐到了边塞之地,可是豆沙关是您的老家。即便是苦寒之地对您来说也是高兴事,出来当官,能有机会回老家是喜事啊,比起”少小离家老大回”之类的境遇好了无数倍。

再说了,说您在豆沙关一手遮天不为过吧?信王去了您那里都要托庇于您,您诗里说的这种处境没人信啊。”

云峥点点头道:“这样哀告确实有些不要脸,所以我决定把这首诗的出处安在你头上。这样别人要是骂无耻,也只能骂你。”

“啊?”

“啊什么啊?这首诗本身就是你写的。先生拿来用用表述一下自己凄惨的境地不成吗?

这年头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我总是扳着一张死人脸。天大的压力搁在肩膀上明明腰都被压断了还咬着牙说小事情,这样下去别人认为我本事大,什么样的压力都能扛下来,人家不往你先生身上压担子往谁身上压?

李常早就教训过无数次了,还专门带我去拉磨的驴圈里去看了两头驴子,一头只要套到磨上就大喊大叫。一头傻不愣登的光知道低头拉磨,你说说,你要是磨房的主人你喜欢用那头驴?”

“必定是那头不叫唤的,不过先生啊,光叫唤不干活的驴恐怕活不长吧?”苏轼的脑子已经乱掉了。

云峥笑道:“只要那头能拉磨的驴子还活着他就能活着。只有当那头能拉磨的驴子拉不成磨的时候,他才会有危险。

总之光叫唤不干活不成,光知道低头拉磨不叫唤的驴子也不可取,所以啊,你先生我如今想清楚了准备一边拉磨一边叫唤,此乃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不错,您干吗要用弟子的名头,您自己的名头用起来要比弟子的管用百倍。

要不,云二,和小辙的名头也不错……”

云峥又在苏轼的脑袋上拍了一巴掌道:“有事弟子服其劳,这句话你听过没有?一首好诗按在你头上天大的好事呢,还不情不愿的。‘

苏轼跳起来吼道:“好诗我也能写出来,用不着拿自家先生的诗来顶数,再说您这首诗写的恶心无比,又不怀好心,一旦天下人认为您受那些秃驴的委屈了,就会自发的看不起和尚,然后您就会用十几只金翅鸟来收买对您有用的和尚,最后让和尚们自己打架,您坐收渔翁之利。太危险了。”

云峥笑着摇头道:“金翅鸟是国帑,除了交到国库谁都不给,先生我最多让那些和尚们偷偷看看,至于怎么做那是皇帝的事情,我已经告诉陛下,之所以一定要拿到金翅鸟,就因为这东西能够消灾解难,把这东西安在皇帝寝宫顶上有百邪不侵之功效。”

苏轼愣了一下道:“别的呢?您可是弄了十一只金翅鸟啊。”

云峥笑道:“自然是由朝廷出面弄一个天下十大禅门,收买一下人心,这样一来谁有工夫找我的麻烦?”

苏轼苦笑道:“果然是十万黄金海,渡的善人归!在这种情形之下,大概没有什么善人了,来的全是恶人。先生您倒是安全了,只是天下的寺庙,还有安生的吗?”

“这关我何事?”云峥坐在椅子上开心的喝茶又道:“梁辑已经死了,他们之所以难为梁辑,不就是打定了主意认为我会死保梁辑吗?我不死保了,他们还能说我什么?”

苏轼叹了口气道:“学生和佛印和尚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不知不觉的心就变软了。人还不错,是一个妙人。”

“佛印?就是那个被你祸害成和尚的金州贡生?他真的去当和尚了?你呀,害人不浅。”

云峥听苏轼说起佛印脸上就有抑制不住的笑意,如果佛印真的成了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