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部分 (第1/4页)

这是一个把王座安放在宋人尸骨上的一个政权,宋人对辽人或许还会有几分香火情,每一代辽皇去世之后都会有使者带着祭品和宋皇的问候去吊唁,两国往来虽然刀兵不绝,却也有礼有节。

西夏人不同,宋人从来都不承认这个从自己身体上分裂出去的国家,即便是两国已经签订了合约,两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也从来没有少过一分,只要有机会削弱西夏,宋国从未放弃过。

陈琳没有问云峥西夏人去了哪里,更没有问云峥一场两万人的上下的大战过后,为什么宋人连一个活的西夏俘虏都没有抓到,梁辑的说法经不起推敲,但是陈琳不认为梁辑有胆子谎报战功!

“辽国的河清军,金肃军的辎重就在宁边城,如今,宁边城八成已经落在了委哥宁令的手中,所以,这两支军队会放弃继续驻守西夏边境的意图,转而和萧打虎合兵一处,共同对付我们。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就意味着西夏人随时能够突破边境出现在辽国,好在种諤明日就会到来,我们只要没有了后顾之忧,进军西京已经是必然之事,只是那座城池里有守军三十余万,到底该如何应付,我们应该早作打算。”

陈琳面无表情的道:“老夫谨遵大帅将令便是,那怕是要老夫亲自去攀城攻击辽人,老夫也绝无二话。”

“郎坦的军队已经运动到了西京的东面,据他的军报说,他已经驱赶着不下十万的辽国牧人向西京进发,这些辽人没有任何的粮食,也没有任何的生活物资……”(未完待续……)

PS:第一章

第二十八章白登山

云峥知道自己在制造人道灾难,知道这些牧人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可是他的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指责过哪些穷兵黩武把人命当做草芥来看的军阀,甚至为此义愤填膺过,如今落到自己身上,就有了不同的做法。

如今身为主帅,早就过了亲自领兵征战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假模假样坐在帅帐里指斥方遒的统帅。

正应为成了统帅,云峥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对敌人极度刻薄的人,说到底宋辽之战不过是生存权之争罢了,这场战争没有无辜者,现在大宋已经雄起,自然要拿辽国开刀稳固自己的边境。

如果大宋继续衰弱,辽国的入侵也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战争其实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很久以前的那个云峥已经死掉了,如今的云峥看到残酷的无人性的场景,心中再也不会起波澜了,只会淡淡的一笑了之,这或许就是大人物的心思!

李东楚的白马军已经提前出发了,郎坦的军队在西京遇到了阻碍,发狂的萧打虎开始针对郎坦有目的的进行堵截。

郎坦在草原上东奔西走,绕着西京在转圈子,只不过这个圈子正在不断地变小,腾挪的渠道也越来越狭窄。

萧打虎没有紧紧地追赶郎坦,却在西京的周围布下了重兵,用大势压迫郎坦不得不停止自己追索辽国牧人的行动。

云峥的军令中并没有要求郎坦和萧打虎直接作战,军令的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求他破坏辽人的生存根基,也就是压迫辽国牧人离开自己的传统牧场向西京迁徙。

辽宋之战绝对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分出胜负,只要今年破坏了辽国牧人的放牧计划,等到来年,西京之地必然是哀鸿一片。

在这个时代。没有一种生存方式是一劳永逸的,不管是农业还是畜牧业。大宋旱田一亩地只能收获一百二十斤,而辽国牧人牛羊群几乎需要牧人一生的奋斗才能扩大一倍,而其中的辛苦则不足与外人道。

数十年的积累,只要一朝就能被破坏的干干净净。这就是牧人的痛苦。郎坦附加在牧民身上的痛苦足矣让他们铭记一生。

刚刚出生的羊羔没有办法跟上大队,只能抛弃。刚刚生产的母羊没有法子跟上大队,只能抛弃,秋天没有贴好秋膘的牛羊,没有办法应对敌军的追赶,也只好抛弃。

那些写不出文字的牧人,只能将自己的悲伤倾注在哀伤的牧歌中在荒野上回荡。

贪心的郎坦终于在火烧山遭遇了萧打虎的军队,两军在匆忙中爆发了最激烈的战斗,急于离开火烧山的郎坦几乎将火器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这才匆匆的脱离了接触。由于骑术不精,战马的损耗惊人,最后不得不屯军白登山下,等候云峥的援军到来。

萧打虎的军队在铺天盖地的火器面前损伤惨重,一个万人队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被打残了,其余辽军也不敢压迫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