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部分 (第1/4页)

奚谷潵人笑道:“介甫果然是老夫的知己,妇人孺子送走正是老夫的心愿,幸好你没有说将老夫也一同送走,否则这朋友不做也罢!”

王安石喟叹一声道:“如果安石处在明道兄的地步,也会如此做的,急火雄兵之下妇孺何辜?至于我辈士人死则死尔何须多言!”

奚谷潵人大笑道:“正该如此!老夫虽然羸弱,骨头还硬,这把骨头正好铺垫道路为我大辽骑兵行走。”

王安石皱眉道:“如今萧大王军中已经绝粮,荒原之上大雪断绝交通,因此也无援兵,云峥又是天底下有数的名将,作战滴水不漏,不可能给萧大王翻盘的机会,内外交困之下何不选择降?

如此一来就免去了一场刀兵,不论对大宋还是大辽都不算是太坏的事情,你我兄弟依旧能够饮酒赋诗纵论古今岂不美哉?”

奚谷潵人站起身绕着军帐走了一圈之后沉声道:“自古以来有道伐无道才是正战,逆者而行可有胜者?

你大宋先是无故撕毁澶渊之盟约,如今又悍然撕毁平顶盟约,举倾国之力攻我大辽,两度无信已是天怒人怨,你安敢劝我投降?

大辽只有断头的奚谷潵人,断无投降的奚谷潵人!”

王安石正色道:“明道兄所言差矣,贵国国君如今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朝中更是小人当道,奸佞横行,韩良生不过劝谏国君莫要过度狩猎,即被弃尸荒野,尸骸更是被野兽吞噬,明道兄想要敛尸都无处寻找。

耶律恒业不过上奏说十六鬼奴将军大肆敛财,为小民说了两句话,可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北海路八千,耄耋之年的老者,披着旧羊皮在北海牧羊,明道兄莫非不知?

贵国贤后为保君王性命舍身护主因此断了一臂,世人共赞之,如此鹣鲽情深之人竟然被莫名其妙的扣上一顶与寺人通奸的恶名,幽禁深宫,自缢而死,死的都不安宁。

萧特末,刘六符之辈谗言媚上,收盐铁之权,夺桑麻之利,辽国百姓恨不得生食其皮肉,你大辽如今可谓内忧外困之时。

在此时,正是我辈整肃朝纲,匡邪扶正的时刻,我兄当留下有用之身为民请命,何必玉石俱焚在这西京城!”

奚谷潵人指着王安石大笑道:“介甫欺我!我大辽如今最大的忧患就是大宋,大宋皇帝举倾国之力来攻,云峥,狄青,富弼,种諤皆虎狼之辈,大军到处战火四起,说你大宋皇帝率兽食人都不为过。

至于我国朝政,死了一个奚谷潵人无足轻重,我大辽人才济济定会有明智之士匡扶朝纲,不劳介甫忧心。

至于我自己嘛,老夫自以为是我大辽的一匹老狗,虽然已经无力看守家园,待贼偷进门之时狂吠几声还是能做到的,下场自然是被贼偷乱棍打死,老夫来时已经为自己算过一课,卦象上说老夫将命归龙山!”(未完待续……)

PS:第一章

第六十五章给萧打虎准备的陷阱

龙山是奚谷潵人的老家,其实对于辽国人来说,故乡这个词汇非常的陌生,他们的祖先常年累月在草原上奔波放羊,从一个牧场转移到另外一个牧场,很少对一个地方产生浓厚的归属感。

对他们来说有肥美青草的地方就是他们永远的家。

自从辽人变得稳定和富足之后,汉人的文化就不可避免的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于是,他们也觉得自己应该一个可以寄托灵魂的地方。

在这股风潮之下,羊巴子山就变成了狼羊山,蜿蜒曲折的鞭子山就变成了极富韵味的龙山。

王安石其实对奚谷潵人的这种变化非常的无奈,他甚至能够想象的到,这个老家伙一定会自告奋勇的参与突围之战的吗,而且一定会把自己的旗子打的高高的,让宋人看见让他们投鼠忌器。

辽国的真正文化人不是很多,很可惜,奚谷潵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此人不但参与了契丹文的编篡工作,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将汉文翻译成契丹文流传后世。

此人在辽国德高望重,在宋人中间也有无数的好友亲朋,这一次这家伙之所以会来西京这种偏僻的地方,原因就是他太多嘴了,而且脾气还不好,总是有事没事找耶律洪基的麻烦,像他这种人就连耶律洪基都不愿意招惹,烦不胜烦的耶律洪基就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将他弄来了西京。

此人曾经在东京城居住过十年之久,和大宋皇帝赵祯见面的次数也数不胜数,曾经有很多次在宋辽两国之间和稀泥,避免了很多无所谓的纷争,甚至还主动指责过辽国边军在宋辽边境打草谷的行为,结果被辽国人指责为立场不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