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部分 (第1/4页)

队,你等着继续接受流民吧!”

“庞籍和韩琦,文彦博,曾公亮,刘度都不是短视之人,前番的十万流民乃是庞相在朝中调剂阴阳的结果,现在战事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地步,老夫不认为他们还敢拖云侯的后腿。

北征事大,容不得他们往里面添加糟粕。”

云峥拱手道:“如此,就劳烦介甫兄呈文中枢,将我们目前困境好好的分辨一番。

劳师远征,实在不是云某愿意看到的。”

王安石还礼道:“如果可能,老夫会亲自回一趟东京,只是战事倥偬,没有三五年的时间,老夫是回不去了。”

云峥大笑道:“介甫兄差矣,三五年的时间足够我兄在这新开辟的北地将自己的变法完全彻底的执行下去。

在这里云某保证没有人会指着你的鼻子说三道四,如果介甫兄的变法大计能在北地新土上获得成功,他日还朝之后,还有何人会执着的反对一个已经成熟的变法方略?”(未完待续……)

PS:第一章

第七十五章受害狂文彦博

西北之地贫瘠!

之所以说西北之地贫瘠,原因就是这里地广人稀!

没有人烟生地就不能成为可以种庄稼的熟地,但是如果像关中一带的土地一样连续耕种了好几千年,熟地也会变成贫瘠的盐碱地。

所以说开拓需要有一个过程。

开拓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融合的过程。

数千年来中华大地就是依靠农人辛苦耕耘,才将诺大的一个种族硬是利用土地情结给扭成了一股绳。

不论是江南的水乡,还是西南的梯田,亦或是平原上一望无际的田野,都是联系这个种族血脉的脐带。

王安石在西北地的变法其实就是要重新塑造这个脐带,好吧这一片已经流失出去百年的土地重新连接在大宋这个母体上。

这里得流民目前的状况都是赤贫,辽人已经被耶律洪基非常配合的给迁徙走了,剩下的一些祸害也被云峥篦子一样的搜捕给斩杀殆尽。

因此这里没有官宦之家,豪强之家,甚至连大富之家都没有,这片土地就像他目前的外表一样,平坦的没有任何阻碍。

大变法最重要的前提设想就是所有人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西京大同府绝对是这样的——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穷。

王安石听了云峥的诉说之后就带着老仆亲卫在城外的荒山上枯坐了一整天。

这一天,老仆看见王安石坐在那里看着广袤的原野时而流泪,时而狂喜,直到日落西山的时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座荒山回到了西京城,从此,王安石就闭门不出。

云峥非常的忙碌。因为他的新官职下来了,京西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云峥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同府。

这个职位非常的重要,从一品的官职已经是人臣的巅峰了,假如云峥还不满意的话,那就必须要封王了。

谁都知道云峥的目标就是北地封王!赵祯一次性的将云峥的职位升迁到了极限,就是为了下一步封王做好准备。

“大宋制。祖宗时以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中书门下平章事,皆谓之使相。

以待勋贤故老及宰相久次罢政者。随其旧职,或检校官加节度使出判大藩,通谓之使相。

故事,宰相去位,例进官一等,或易东宫三少。惟赵普以开国旧臣在相位久,故以使相罢,盖异恩也。”

前来宣读旨意的人竟然是内侍郑彬,云峥很是惊讶,他一个西宫旧人是如何能够承担这样的重任的,难道说蓝蓝如今已然掌控了皇宫内府不成?

文彦博虽然是正使,但是宣读旨意的人却是郑彬,文彦博只能在一边为云峥这个官场的糊涂蛋解释种种官职的来由。

郑彬宣读完旨意之后。云峥就挥袖让他退下,皇命已经宣读完毕。他的身份就再一次变成了六品黄门,不适合留在云峥的中军大帐。

“宽夫兄远道而来宣慰将士辛苦了,云峥感激不尽,只是我兄此次前来不再是来革除某家的军职的吧?”

文彦博大笑一声道:“如今大将军威震天下,何人敢逆天而行?老夫此次前来军前,乃是受了陛下委托来感谢大将军为国厮杀一场的。

如果没有大将军在西京放马血战一场。朝中此时定然是一片哗然,对我北征大计极为不利。”

云峥轻笑道:“一群无知之辈,狄帅在霸州已经完成了使命,统领大军全师而退竟然被一群无知小辈理解为丧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