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部分 (第1/4页)

只要云峥打一次胜仗。他就会被狠狠地压制一次,这和其余大臣的弹劾无关,也和云峥犯下的错误无关,毕竟大理国的和尚死了关大宋皇帝屁事。

云峥非常清醒的知道,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自己的使命必将完成。即便是没有完成,皇帝也不允许自己继续去横扫**。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云峥不想自己一个人陷进去,虽然在东京为全家安排好了退路,他依旧觉得不够保险。

来到燕云十六州所在地,这和云峥个人的意愿无关,不管他愿意不愿意,赵祯在后面推动着天下大势,逼迫他不得不上了这辆战车。

皇帝说的很是清楚。收复燕云当以王爵谢之,却没有说北伐失败之后自己会受什么样的处罚。

重赏之下必定是重罚,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皇帝不能犯错,那么,犯错的是谁呢?只能是臣子。

云峥不得不参加北征,而且表现的越坚决越好,否则。庞籍,韩琦。文彦博,狄青,欧阳修,曾公亮,富弼,种諤。这些极力支持皇帝北征的人下场都不会太好。

一旦出现了那样的局面,大宋的精英阶层将会被一扫而空。张商英之流的人物就会乘机登上历史的舞台,然后裹挟着大宋一路浩浩荡荡的奔向毁灭。

云峥,狄青在对外战争中取得的那些胜利,让赵祯的本心膨胀到了一个几乎无法遏制的地步。他不但想要燕云十六州,还想乘着大宋政局超稳定之时顺便把文官政治做一个小小的改变,或者说给文官的脑门上套上一个随着咒语可以逐渐缩小的紧箍咒。

这个紧箍咒就是完全被皇家操持的提刑司!

云峥的《国防疏》不过是给了赵祯一颗定心丸,当武将们已经没有能力颠覆这个国家的时候,对于文人,赵祯有太多的手段可以施展。

云峥坐在高出观察战场的时候,脑子里依旧在跑马,此时此刻他觉得人性真是微妙到了极点。

皇帝,宰相,将军,大臣,宫妃在北伐的压力下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这个平衡一定会随着北伐胜利而告终。

云峥不确定小皇帝有没有能力控制住后北伐时代的政局,反正他不打算混进去了,一旦大宋的皇室,后宫,朝臣们开始相互倾轧的时候,准确性不高的谋划会误伤害死非常多的人。

无论如何云家都没有在这场倾轧中活下来的可能。与其如此,不如远遁海外,在东京留下一个空空的宅子,至少这样做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火炮的轰鸣声继续响了起来,在火炮的威力下,这个时代的简陋工事随着火炮逐渐延伸很快就变成了一地的废墟。

赵旉的骑兵围绕着八门金锁阵不断地盘旋,他们的任务就是诛杀任何脱离这座大阵的辽军。

大炮轰鸣,姜哲统领着前军,在塔盾和偏厢车的保护下缓缓地向前推进,今日的计划是向前推进三里地。

八门金锁阵并非是一个实心的阵势,为了配合各种变化,这座杀阵里面影藏了很多看不见的杀机。

陷阱,翻板,伏弩,礌石,甚至还有角上绑着长刀和尖刺的火牛阵,这里的一切布置都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宋军严密的军阵冲乱,只有在乱了情形下,八门金锁阵才能在小范围之内形成优势兵力从而将庞大的宋军集群一口口的吃掉。

听说当年杨无敌也就是杨文广的爷爷,就是被人家困在一座不知名的军阵的,左突右杀才冲了出来,而杨家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今时不同往日,杨无敌的悲剧不会在云峥身上重现,火炮这个不该出现在这个时空的利器,就像切黄油的热刀子一样轻易地就破开了辽人的阵势。

那些恶毒的陷阱在火炮铺天盖地的轰击下全部无所遁形,宋军前进的很慢,但是却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尾巴上点着火的牛群红着眼睛从半人高的矮墙后面冲了出来,在宋军军侯声嘶力竭的呼喊下,弩枪,强弩以及旋风炮尽可能多的向扑过来的牛群发起攻击,每个人都想把这些发疯的牛消灭在道路上。

耶律乙辛高估了牛群的疯狂,任何生物在火药面前都会自然的产生畏惧感,尤其是在发现这东西可以撕碎面前所有的东西之后,尾巴着火的牛群又何能例外。

被火药弹炸的血肉横飞的牛群早就失去了方向感,面前滔天的大火挡住了自己的去路,于是牛群开始朝没有火焰的地方奔跑。

如果从天上往下看的话,人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在诺大的八门金锁阵里面,有好几千头牛在沿着矮墙狂奔兜圈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