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部分 (第1/4页)

“您只是没想到太后会对你下毒手吧?”

“是啊,刚开始我认为她最多斥责我两句就算了,谁知道李定,舒憻这些鸟人竟然能从我的一首诗里读出我对朝廷不满的含义来,这才是我没想到的。”

赵迎春咬断手上的丝线,拿着一件衣衫在苏轼的身上比划一下道:“乱交朋友的下场!”

苏轼来回在地上走了两步恼怒的道:“我准备打断那两个鸟人的腿,你以为如何?”

赵迎春拍着手大笑道:“您早就该如此做了,我夫君两个月的黑狱难道就白白坐了不成?”

苏轼吓了一跳,惊讶的看着老婆道:“我以为你会反对!”

赵迎春笑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既然李定等人认为夫君是一个好捏的软柿子,咱们就让他尝尝头破血流的滋味。

不过啊,只打断他们的腿不好,要嘛不做,要嘛干脆做绝,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苏轼惊骇的瞅着老婆道:“太过了。”

赵迎春冷冷的笑道:“妾身在温泉关的地洞里就明白了一件事,对敌人无论如何不能太仁慈。”

苏轼连连摇头道:“我只想教训一下他们,没想要他们的命。”

赵迎春慢慢地摇摇头道:“已经晚了,李定,舒憻没有可能活过三天。”

“不行!你不能动用你豢养的那些人,我宁愿像先生一样正大光明的出手打断他们的腿,也不允许你将死士刺杀的习惯带到东京。

我喜欢这座城市,不希望他沾染阴谋的恶臭!”苏轼断然拒绝。

赵迎春莞尔一笑,亲昵地在苏轼的胸口拍了一下笑道:“妾身这是在和您开玩笑,咱们家哪来的死士!”

“我觉得有,我不是傻瓜,有一天半夜我起来,看到你坐在梳妆台前梳头发,模样阴森恐怖,笑容更是吓得我做了两天的噩梦,结果那个在黄州羞辱我的家伙第二天就被一头驴给尥蹶子踢死了……”

赵迎春强行把苏轼按在椅子上坐好不耐烦的道:“那是你的错觉……”(未完待续……)

第一章帝国雏形

百战成帝国!

万国来朝是为帝国!

国土无疆是为帝国!

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无敌猛将,方为帝国!

云峥的大军到底还是出了铜头关,一路上势如破竹,赵旉骑兵一日奔走三百里未有任何抵抗。

怀州,孺州,可汗州不战而下,出关不过三日,云峥前锋已经逼近了居庸关。

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从此居庸关方为辽国南京京西第一雄关。

一旦云峥攻破居庸关,兵锋就会直接抵达燕州城下。

辽国震惊,但是辽皇并不震惊,这本来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他一面派遣心腹悍将鬼奴固守居庸关,一面分兵顺州,檀州固守自己的撤退路线,至此,辽国败退之势已经无法避免。

闻听云峥出关,耶律乙辛连夜逃回中京,背靠残破的长城,在赤城,龙门一带重新构筑了防线,发誓要与长城共存亡。

“很久以前都是我们固守长城,力保国土不失,现在轮到耶律乙辛了,我忽然觉得有些滑稽!”

苏洵笑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孔远达折断了一根松枝,无聊的扯着上面的松针一言不发。

云峥来到孔远达的面前把他拖起来,指着眼前的雄关笑道:“子正为何何须烦恼。你且看眼前雄关山势雄奇,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就不能值得你展颜一笑吗?”

孔远达用松枝抽打两下袍服,掸去上面的灰尘面无表情的道:“居庸关地形险要。两侧高山,中间一水道,南北方向贯穿关城,长城与河道交叉之处,建有双孔圆拱水门,水门上有闸楼,内设水闸,借此控制门内外水量,洪水季节打开闸口。泻洪,枯水季节,储备河水供关城使用。水门桥墩为南北尖状,以利于减少洪水对水门的作用力,起到了防止毁坏,延长使用时间的作用。

大将军若是要攻城,切莫要破坏了水道,这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