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质稀�

皇帝也皱着眉头问道:“邹同,告诉朕冰是哪里来的。”赵祯也觉得林氏很不懂事,这件事做得很不妥当。不过他还没有打算将林氏交给皇后处置。自己处置多少还有转圜的余地。

邹同看看皇帝,再看看皇后吃惊的说道:“陛下,这些冰自然是昭容娘娘在紫竹轩自己做的,还是奴婢搭的下手。昭容娘娘不许别人插手陛下的饮食。”

“自己做的?邹同。如今烈日炎炎。不是寒冬腊月如何做得出冰来,你竟然敢欺君罔上!”曹氏见皇帝有心回护林氏,胸中的怒火更是不断升腾。

邹同是皇帝的贴身太监。地位仅仅次于老祖宗陈琳,如今老祖宗已经老了,但是皇帝念着老陈琳对自己的活命之恩,只要他还在世一天,他就是宫里的总管,地位无人能动摇,皇帝如今见了陈琳都要喊一声大伴。

邹同就是陈琳调教出来接班的,身为皇帝的贴身太监,他的立场自然是跟着皇帝转的,听到皇帝说出如此明显的回护的话语,哪里会不知道如何说话。

指天发誓道:“官家,奴婢的命都是您的,怎么敢欺瞒您,早上您接见西夏使节的时候,昭容娘娘派人问奴婢要冰,奴婢手里自然是一块都没有,所以婉言回拒了昭容娘娘的要求,昭容娘娘奇怪的说,皇家乃是人世间最富贵的所在,如何会没有冰,蜀中的平常百姓家在夏日难熬的时候都知道制作些冰消暑。

听了这话奴婢自然不服,冰窖里的冰能存放到七月也只有咱家玉泉山的冰窖能做到,蜀中气候比东京还要热,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再说冬日存冰,需要在饮水河事先挖好储水大坑,等到三九天水完全变成冰,让匠人把这一大块冰凿成三尺见方的冰砖,最后拖运到玉泉山冰窖储存,还需要彻底的将冰窖密封,如此一来,皇宫里夏日才会有冰消暑。

蜀中冬日里根本就不结冰,就算结冰也结不成大冰砖,想要冰只有从高山上取,比东京的靡费还高,所以奴婢也不相信昭容娘娘的话,就打算去看看昭容娘娘如何制冰,结果,就在奴婢的眼皮子底下,昭容娘娘一面给陛下做饭,一面随意的把一个大铜盆放到接雨瓮里,不一会接雨瓮里就结冰了,过了一会铜盆里的水也起了冰皮。

昭容娘娘就揭下冰皮,给陛下冰镇奶酪,奴婢也取了一小块吃了发现哪真的是冰!请陛下明鉴,奴婢若有半句假话狗都不吃啊。”

曹氏的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样,青天白日的能制造出冰来,这就是妖孽啊,颤抖着身子指着紫竹轩的方向对皇帝说:“陛下,这就是一个妖女,您必须早下决断,万万不可被他迷惑,作出祸乱江山的事情来。”

赵祯拿指头挠挠额头又问邹同:“你说那些冰是凭空里出来的?”

邹同摇头道:“昭容娘娘说只要把干净的硝石扔水里水就会结冰,然后那些硝石水又会把铜盆里的干净水冻成冰,这样就有冰可以用了,蜀中人家都这样取冰,傻子才会去高山上取冰再运下来,那是败家子才干的事情。

昭容娘娘还说奴婢愚蠢,劳师动众的窖藏寒冰,说教会了奴婢一门手艺,开玩笑的问奴婢要秘方的报酬。”

赵祯嘿嘿的笑了起来,拍着桌子说道:“一个个高高在上的习惯了,把藏冰当成一桩风雅事在干,殊不知百姓早就有解决这种麻烦的办法;这种道道恐怕也只有林氏这种见过百姓疾苦的人才会知道,宫里的贵人恐怕只知道在夏日里用冰,却不会关心这些冰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来的,果真是肉食者鄙啊!”

曹氏不信,命人找来硝石按照邹同的法子制冰,果然,在硝石投进去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接雨瓮里果然起了冰皮,又过了片刻,铜盆里的水也开始结冰,曹氏长叹一口气,就闷闷不乐的回自己的寝宫去了,赵祯在批阅完奏折端着冰镇的乳酪出来看了一眼,就边吃乳酪边对邹同说:“果然如此,子不语怪力乱神,皇后的气量小了些,殊不知这世上能工巧匠多了,匪夷所思的法子也数不胜数,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归结到鬼神上来,对了,今年皇家不存冰,下旨,赏赐林氏玉如意一对,邹同,算是朕代替你给人家的秘方钱。”

就在赵祯感叹世间种种奇思妙想的时候,老包却留在甲子营里亲自督造蒸酒事宜,酒精可以清洗患处减少伤口化脓的事情被他通过实验证实了,他觉得自己很有必要采购一批带回东京汴梁城,有些事情还是请皇帝自己亲眼看到更加的具有说服力。

从蒸酒的竹管上接了一杯残酒,据蒸酒的老兵说剩下的东西做不成酒精,只能当酒喝,还是非常好的美酒,性子很烈却香醇无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