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 (第1/4页)

儒士打累了,这才停手,瞅着气的呼呼的牛大,孙三道:“老夫欧阳修,乃是翰林学士,揍一个后生晚辈难道不行?”

郎坦听到这个家伙居然是欧阳修,连忙施礼道:“先生受惊,是晚辈的不是,不过您也误解学生了,学生刚从广南回来,身上背的是八百里加急,自然不需要控制马速,只是鲁莽之处还请先生原谅,待学生办完公差,再来听先生教益。”

欧阳修愣了一下,这才抬头看到郎坦身后背负的旗子,站直身子道:“武胜军?那支在温泉关击溃十万敌军,斩首四万的武胜军?”

郎坦道:“正是,不过没有击溃十万,不过斩首四万还是差不多的。”

“战事如何?可有反复?”

“战事顺利,狄帅已经在扫荡羁縻州,云将军已经将乌巢城团团围住,估计到这时候,乌巢城已经被攻破,侬智高如果没有逃遁进交趾,这时候也该被活捉了或者杀死了。”

欧阳修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对郎坦道:“东京城已经百年不见战事,见到从战场下来的猛士多少有些惊慌,尔等快去进奏院,早朝应该还没有结束。速去!”

郎坦见城门口已经被理顺了,立刻上马,没有城门官指导,向欧阳修问清楚了进奏院的方向,策马继续向皇城奔驰,只留下欧阳修一人站在城门洞子里哈哈大笑。

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郎坦知道那些人必定都躲在门背后偷偷的看自己,马蹄子踩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如同雷鸣一般,只是回头看那道城关叹息不已,自己三十骑就能拿下城关啊,老天爷啊,偌大的东京汴梁城,居然只有一个干瘦的老儒士还敢抡着扁担上来,天啊!将军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大宋的军兵再不整顿,这是要亡国啊!

见郎坦的马队过去,这才有人慢慢的从房子里出来,郎坦背上插着的旗子很多人都看见了,知道自己闹出了笑话,一连串的咒骂声从嘴里喷涌而出,不但充满了鄙薄,还非常的恶毒!

等城门官带着人匆匆赶来的时候,听到这样一个事实之后,惨叫一声从马上一头栽倒昏迷不醒,他这一次完蛋的不光是仕途,可能连脑袋都保不住。围观的人中间没人给他半点的同情,更多的把这当成一个笑话听,心思重些的,看着空荡荡的城门,心头阵阵的发寒。

六十匹战马驻马在进奏院的时候,里面的小吏胆战心惊的走过来,拱手道:“这位将军所为何来?”

郎坦下马,双手捧上装着战报的牛皮筒子,请小吏检查上面的火漆封印是否完好,彻底缓过来的小吏笑着道:“将军辛苦,在下这就将八百里加急快奏送上政事堂。”

郎坦道:“有劳了!”说完就站进队伍里,三十人,六十匹马矗立在阳光下,就像一堵厚重的墙。(未完待续。。)

ps: 第二章

第三十五章难题

三十个人,六十匹马静静地站在太阳底下一言不发,人不动,战马也似乎不愿意动,除了偶尔扬一下鬃毛表示自己不是一匹石头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动作。

小吏将加急文书送上去回来之后觉得进奏院门外似乎人很多,走出来看的时候才发现武胜军的军卒没有离开,而是站在门外等候,不知不觉周围围满了闲人,指着他们闲言碎语不断。

“你看啊,这些丘八似乎不会动哎,身上的甲胄破成那个样子也好意思在东京显摆,我告诉你啊,我表哥就在捧日军,人家的亮银甲才是真正的甲胄。

你看看他们的破甲,上面到处都是划痕,这里还有一个破洞……”

“除了那个虞侯,别的人都看不成,半夜出来说不定能吓死个人……”

“刚才不就差点吓死人嘛?”

“嘻嘻,厢军原来是这样子的啊!还以为他们只会挑城里的大粪。”

小吏忍不住走出来拱手对郎坦说:“将军既然已经把文书送到,下官也把回执签押了,何不去驿站歇息,留着这里被这些无知之人笑话所为何来?”

郎坦看了小吏一眼道:“某家为天子亲军,在边关自然听从我家将主的军令,既然已经到了京城,能指使动某家的只有陛下,陛下尚未下令卸甲,某家还不敢离开!使郎自去办事,某家就等在这里,听陛下军令行事。”

小吏被这一番话噎的无话可说。只好拱拱手摇着头离开,他实在想不清楚陛下怎么可能对他们这些底层小兵下什么旨意。

回到进奏院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笑话讲给同僚听,别人都在发笑,只有里间一个年纪很老的小吏没有笑,他似乎记得这样的场景在太宗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