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鸭�泄厍楸ǎ�员愎浪闩傻椒ü�穆骄�枰�嗌俦�Α�

潘兴同法英两方进行协商并观察了他们部队的现状之后,于1917年7月提出了一个总编制设计方案。他建议派往法国的美军人数,远远超过了威尔逊发表关于运用美国全部力量的战争咨文时的设想,要求在1918年12月31日以前向法国派出110多万人。潘兴认为美国必须派出一支由20个师加上保障部队组成的完备的军队,因为这样一支军队“是现代战争中作为完整的配备均衡的战斗组织的最起码的部队”。除此之外,潘兴认为法军和英军都处于凋敝状态:法军在凡尔登一役之后已经兵源枯竭,有些师已从序列表中勾销,再也不能复原,而且法军的士气也几乎丧失殆尽。英军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他们因发动1917年的攻势而把部队投入屠宰场。只有一支强大的美国陆军才能打败德国人,因此在法国放上100万人,而且“不应该理解为这就是法国战场所需要的最大兵力”。

陆军部将潘兴的总编制设计方案以及他补充提出的关于保障部队的建议发展为一个计划,准备在1918年12月以前向法国部署由1372339人编成的30个师及辅助部队。然而潘兴对英法两军前景的估计变得越来越悲观,而事情的发展证实了他的这种担忧。英军发动的1917年攻势终于徒劳无益地宣告夭折,伤亡了20多万人,到了1917年底,英军在法国的士兵比当年1月少了10万人,损失已无法再弥补。

1917年11月发生了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势必退出战争,于是潘兴估计德国因此而能集中250~260个师于西线以对付协约国的160个师。德军1918年攻势发展顺利,旷野战这种形式自1914年以来第一次重新出现于西部战线,于是,潘兴对美国远征军规模的估算进行了修正,认为到1919年5月时需派出一支由66个作战师计300万人组成的部队。他于1918年6月21日提出了这一估算,那时德军已在马恩河上的梯厄利堡摆开阵势,准备对40英里以外的巴黎发动最强大的攻势。潘兴同协约军总司令斐迪南·福煦元帅会谈之后的第三天,又提出了他的估计:“为了在1919年赢得胜利,必须拥有数量优势,而这只有当我们的驻法部队于1919年4月达到80个师,7月达到100个师之时才能办到。”

陆军部虽然对到了那个时候可以是否有必要在法国集结100个大型美国师心有疑虑,但陆军部还是答应潘兴在1919年6月以前组建98个师,其中有80个师配置在法国境内。原计划在1918年12月31日之前向法国派遣30个师计1372339人,现在扩大了计划,要求在上述期限内交给潘兴52个师计235万人。

先训后战潘兴坚持己见 边干边学美军终成劲旅(3)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征兵年龄放宽至18岁到45岁。

潘兴“80个师的计划”尚未实现,德军就因其1918年攻势受挫而令人惊奇地迅速瓦解,从而宣告了战争的结束。但是停战到来之时,美国正在顺利实现这一指标。此时已组建完毕的有62个步兵师,其中43个师已在法国,加上保障部队,总数将近200万人。

这就是说,在有关美国远征军人数、规模这一本该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作出决策的重大问题上,却由潘兴一人唱了主角,华盛顿方面完全顺从了潘兴的指挥棒。

紧接着,华盛顿官员们一次又一次地领教了潘兴这种说一不二、独断专行的办事风格。

第一件事发生在1918年夏,随着美国参加战斗的进程加快,陆军部和总参谋部考虑要设立一个与潘兴的司令部相平行的后勤供应司令部,由高塞尔斯将军负责,对驻欧洲的保障部队和基地进行统一指挥。按理说,这样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况且高塞尔斯将军此前历任代理军需司令、总参谋部采购、储藏与运输处处长,对陆军的全部供应工作得心应手,了如指掌。但是潘兴却不想削减自己的权力。他坚持认为,对战区指挥官来说,掌管本战区的保障工作乃是一种传统特权。为了不让陆军部先采取行动,潘兴立即将他的第一参谋长詹姆斯·哈博德少将调任全军供应勤务长官,并给哈博德的司令部增加了更多的权力。眼见生米已做成熟饭,陆军部也只能默认了。

另一件事也与后勤供应有关。当时,美国军队每个作战师每天要消耗25车皮的补给物资,因此,美国远征军运输兵司令一职因其权高位重,自然引起不少职业军官们的垂涎。可是潘兴却偏偏选中了一位平民百姓、宾夕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