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1/4页)

看他做的诗,里面有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顾青云就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是穿越的。

他总觉得对方死得时间太巧了,不能小看古人啊。

现在说起华援朝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影响力,顾青云觉得就是数学了。当时他很注重数学,还和隋唐一样增设了明算科,可惜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很多优秀的人才都读四书五经去了,明算科受到鄙视,认为这是小道,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会去读,就是升官也升不快。

直到后来有人发现,把明算科的人扔进户部算数去,工作效率大增,顿时,明算科就火了一阵,可惜当时的党争非常厉害,明算科的人经常被上司拿去顶缸,渐渐地,就成为了高危职业,最后几乎没有人想考明算科了。

在古代中国,因为有科举制度来缓解社会矛盾,寒门有上升渠道,而科举制度考察的是学子们对于四书五经等典籍的掌握和熟悉程度。相对而言,当然是能让他们当官的四书五经更受人关注。

而前朝的明算科考试时也只是考察书生们处理实际问题的算数能力。华援朝又死的太早,还没来得及把算学的地位提高。

在这时候,如果大家研究出来的数学没有实用性,那就几乎不会有人关注。相应的,也很少有人会去研究数学理论。中国的数学水平很早之前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顾青云从后世知道的,可他也知道,之后因为大家都不重视,数学就一直发展得很缓慢。

所以到了现在,算学虽然引起了一定的重视,连科举考试都会占一定的比重,但比重的大小取决于当年科考的主考官或皇帝的意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算学终究比不过四书五经的传统力量。毕竟只要你的经义典籍考得足够优秀,算数其实不优秀也是可以的。

感谢自己的外婆,她年老后干不了什么农活了,自己又不想闲着,知道城里人喜欢吃土鸡蛋,就自己养了十几只鸡,下蛋后想给他和城里的女儿吃。

可前世他的母亲根本就不领情,于是剩下的鸡蛋就越来越多,吃都吃不完,最后他外婆就指挥他把鸡蛋给腌制了,咸蛋的味道非常好。

现在,他记起来了,于是忙教给家人。

刚开始顾青云说要腌咸蛋的时候,老陈氏她们还不以为然,因为腌咸蛋这活儿村里的婆婆媳妇们大都会,包括她们。可是顾青云觉得她们腌制的咸蛋不好吃,难推销出去,就要求先用自己的法子来腌制。

具体制法是:将新鲜的鸡蛋洗净,晾干(不能放在阳光下晒干),放入坛罐内。然后在锅中,按每五十只鸡蛋用四公斤水的比例,把适量的生姜、八角、花椒放入水中煮。待煮出香味后,加粗盐两斤、少许白糖及白酒或黄酒。等卤水完全冷却后,倒入摆入鲜鸡蛋的坛内,以没过蛋面为宜。将坛加盖,密封,存放二十天左右才可以启封食用。

这个法子比其他人的做法复杂多了,村里人腌制鸡蛋就是放盐,几乎没放其他调料。

刚开始老陈氏还不同意顾青云胡搞,但顾青云为了说服她,说这是从一本发黄的旧书上看到的,估计是秘方呢,结果第二天书就被买走了。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顾青云肯定不会把最适宜的比例说出来,他只是让老陈氏一一来试。最终,少量鸡蛋的实验后,发现有一种办法腌制出来的咸蛋出油非常多,味道还特别香。

顾家人心花怒放,老陈氏一再强调,这是家里的秘方,谁也不能说出去,否则就是家里的罪人。

众人都高兴地点头。

通过实验,大家发现放酒是咸蛋多出油的关键,而且等咸鸡蛋腌制结束后,如果把腌好的咸鸡蛋放在太阳下暴晒半天后,会出更多的油。

作者有话要说: 待会改错别字。

明天的更新时间不定。(⊙o⊙)

第200章 等待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 否则要等12小时。し 读了十几年的书,总会有点用处的; 顾青云也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很快; 在实施这种方法后,他的背诵速度大增; 这让顾伯山都很惊讶。

解决了背诵的问题后,顾青云又把简体字和繁体字相互转换了; 务必要能准确地写出正确的字出来,不要少一笔或一划。

当顾青云专注于读书的时候;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

一转眼; 六年过去了,他十岁了。

十岁的他个子已经长高了许多; 相比六年前与同龄的小孩相比矮一截的样子; 他现在已经和同龄人无异,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