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1/4页)

“在这之前,必须开发一种过渡型的战车面对敌军,因此日军在1944年5月以九七式中战车的直系发展版本——一式中战车为蓝本,设计了一种过渡型战车。”

“由于必须快速投产配发,新战车设计目标是以最小限度的改装,安装上最强大的战车炮。设计人员在一式中战车车体上,搭载新设计的炮塔,炮塔外型为六角型结构,并使用均质钢板焊接,炮塔环直径也扩大到了1。7公尺。”

“原本三式中战车计划配备由九五式野炮改造的战车炮,但因火力需求而调整使用其原版九十式野炮修改而成的三式2型75mm31倍径战车炮。”

既然倍径只有31倍,穿深自然也不会高到哪去了。

因此少女才魔改了自家的三式中战车,换上了56倍口径的试制五式75mm战车炮,变成了三式改。

不过这些话肯定是不能当着人家的面说的,少女也只能想想。

“设计人员为了将九十式塞入炮塔内,将原先38倍径的炮管缩短到了32倍径,性能也自然查了一些。炮弹则是30发放在战斗室下方,40发放在炮塔后方,炮塔后方取消了后置机枪的设计,并增设了一个小门方便炮弹补给。”

“三式中战车的防护和一式中战车相差不大,车身防护为正侧后50mm/20mm/20mm,炮塔防护则为正侧后50mm/35mm/25mm。”

这点防护对圣葛罗莉安娜和真理的战车来说跟裸奔没区别啊,连对面侦查车的炮弹都扛不住。

不过西绢代是听不见少女的心中所想的,依然十分自豪的为少女讲解着。

“动力方面,三式中战车则采用了统治型百式v…12气冷柴油机,在1400转时能提供200马力的输出,在2000转时可以提供最高240马力的输出。虽然这个出力不大,但是考虑到三式中战车那只有18。8吨的自重,倒是也够让战车跑到38。8km/h的速度了。”

听完西绢代的话,少女直接就给这玩意下了个定义——这不就是一辆标准的四级车嘛。

而这次比赛怎么说也是九级房,这玩意对上对面的战车实在是太无力了。

首先打不穿对面除了侦察车以外所有战车的正面装甲就算了,远了甚至连is…2这些的侧面装甲都打不穿。

“那个,你们为什么不给战车换装火力更强大的试制五式75mm战车炮呢?”少女歪了歪自己的脑袋。

“嗯,我们也很像换来着。”西绢代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继续说道:“不过这种火炮由于数量太稀少,战车道联盟是不提供的,我们学校没有那么多的经费可以采购呢。”

连换炮的钱都出不起,这也实在太惨了啊!

“这次圣葛罗莉安娜和真理用的是什么战车你们也是知道的吧,三式中战车对上她们可是非常被动的哦。”

看着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西绢代,少女最终还是决定提醒一下。

“决定胜负的不光是战车,还有大家的意志!只要我们突击到她们战车的侧后,一样可以解决掉她们!”

“……”

少女已经脑补出知波单的车组们喊着半载,一波冲上去送人头的场面了。

“而且我们还有更强大的四式中战车和五式中战车呢!”

西绢代说完,便指向了另一侧的一辆战车。

这辆战车的造型和三式中战车差不多,不过车身却足足大了一圈,炮身也长了不少。

“这辆四式中战车使用的,就是苏同学刚才所说的试制五式75mm战车炮,按照1945年陆军机甲总部出版的《対戦車戦闘の参考(戦車関係)補遺》,它在100米的距离上可以贯穿200mm厚的铸造钢板哦!”

西绢代话中的水分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少女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吐槽了。

先不说这是旧日本帝国出版的玩意,光是那个铸造钢板的水分就够大了,抗弹能力肯定要比轧制的装甲钢差不少。

比起这个,少女更愿意相信1944…1945年陆军大学研究部的资料,即300米穿深118mm,400米穿深115mm,500米穿深112mm。

但愿她们在比赛中不会真的自信爆棚,用这玩意去正面肛百夫长is…2吧……

“在防护方面,四式中战车的正面装甲也在三式中战车的基础上加强了50%,从50mm加强到了75mm呢!”西绢代继续讲到。

虽然对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