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金穗歇了一盏茶的时间,叫进月婵和几个管事媳妇婆子,将府里的事儿一一捋顺。晚饭时,金穗和黄老爹在座,补受了一众家仆们的磕头礼。几个小厮抬出一箩筐的铜钱。黄老爹直接用瓷碗舀铜钱发给大家,又热热闹闹整治几桌子酒菜,将过年的礼全补回来。

金穗不许黄老爹沾酒。自己和山岚两个挡不少酒,待宴席方罢,金穗小脸红扑扑的,眼前的景物成了重影。

翌日,金穗不顾宿醉脑仁儿疼,灌了一大碗醒酒汤,硬撑着去看蜀味楼。

月婵嗔责:“姑娘非要逞强!”又心疼地不停用湿帕子为金穗擦拭头脸。

金穗轻掩唇,狠狠地吐了一口气,闻不到半点酒精的味道,笑道:“我听人说,有多少酒量就有多少肚量。我昨晚吃不少酒,比往常强几分,可见,肚量又见涨了。”

月婵掩唇笑:“不晓得姑娘从哪里听来的歪理瞎话,竟真当真。”

她初时听说金穗带着晓烟落跑,着实是又怕又怨又忧,生怕是自己的教导出了问题,金穗哪里就来的这样大的胆子?当晚看见金穗留下的书信之后便跑到姚府求救。后来迟迟不见金穗归来,则完全成了担忧,及至收到金穗从阳陵县来的书信,这才舒口气。

一个月的时间足以将她所有的情绪转化成忧心,只日夜盼着金穗和黄老爹平安回来,还要应付府里仆妇们的质疑,因此,虽不满金穗不告而别,只身冒险,却是多大的气儿都化作烟云消散了,半点儿不忍苛责她。

主仆一路说着话,就到了蜀味楼。蜀味楼是金穗、姚莹莹姐妹为酒楼起的名字。

蜀味楼在闹市街十字路口的拐角,迎向南面和西面开两扇大门。有姚府的背景,买这个地段不过是抬抬手的事儿。

贺世年站在楼门口张望,望见金穗的马车,亲自引到后门,这才上前来给金穗见礼。

金穗笑道:“贺掌柜还跟我客气?”又还了礼。

蜀味楼原定在年里开张,可金穗没回来,贺世年不好自作主张,根据敲定的装修章程一步步来,做得极为细致,初初见成效时,连见多识广的贺世年也不得不赞一声妙。一般的酒楼喜欢用红色作为主色调,暗沉而稳重,红色而喜庆,金穗却用原木的凤梨黄,不仅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新颖之感,而且凤梨黄使得室内光线越发柔和、敞亮。

因而贺世年让人做得仔细些,亲自督工,这才拖延了装修时间。

蜀味楼分上下三层,金穗四下转了转,贺世年一边为金穗介绍阁室,一边不住口地称赞金穗的主意好。金穗停留在三层一间视野开阔的房间,贺世年道:“这间屋子朝北,是贵宾房。”

金穗点点头,这间屋子因窗户朝北,窗子开得非常大,视野开阔,为安全故,窗户上安装了大扇的玻璃,平日封得紧紧的。其实这个时代的玻璃脆而易碎,少有的坚硬的玻璃却是天价,掌握在官府手中。不然的话,金穗可以让人做成落地窗,房间会更敞亮。

金穗正在畅想,贺世年却犹豫着说:“黄姑娘,这屋里的光线全靠这扇窗户,可来客里面难免有女客,窗帘一拉上,屋子里马上就暗下来了。若是晚上的话,那更糟糕,里面的影子全落在那窗帘上。小人脑子笨,您给瞧瞧,是不是有别的法儿?”

金穗偏头想了想,贺世年的顾虑不无道理,可一时她也没有好办法,说道:“容我回去再想想。”她总觉得有解决的法子,可一时半会儿的想不起来。

贺世年不过是随口一问,金穗能想出这些来已是不易:“没好法子也不必勉强,我们家的装修已是城里独一份了。”

“贺掌柜,我瞧着酒楼装修在收尾,什么时候能完工?您给个确切的日子,我回头和姚大姑娘、姚二姑娘商量个黄道吉日开张。”金穗因宿醉,不大有精神。

月婵见了,寻了把干净的椅子,用手绢擦干净。金穗请贺世年坐下谈。元月里天气逐渐回暖,风声依然一阵紧似一阵,窗外,楼下的行人行色匆匆,一个个脑袋缩在脖子里。

贺世年笑眯眯道:“再要三两天就完工。酒楼里一应桌椅摆件全堆在仓库里,厨子和小二、账房先生也找齐全了,只等黄姑娘和姚府的二位姑娘定日子。”

金穗约摸有了底,想了想,道:“二月里踏青,我在明德女学堂有数位学满的同窗,到时我做东,开张那日宴请她们,还有其他同窗来我们酒楼吃个便饭。贺掌柜,到那一天儿,还劳烦你多安排。”

贺世年惊喜,明德女学堂的女学生们非富即贵,开张时请她们来酒楼,既为酒楼长脸,又为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