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金穗捂嘴笑:“文姐姐果然是走过很多国家的人,回来后说话都和原来不同了。”特别是,文华的口音和行事风格变了很多,几乎没了女孩子的娇柔,想来是在外面受了不少苦。但看文华话里话外颇为骄傲和自豪,这番见识是寻常人所不能有的,即便吃苦也不觉得苦了。

文华咧嘴而笑,在马车的榻上的枕头下摸了摸,递给金穗两个小纸包:“哪,你瞧,这是你要的薰衣草种子,紫色和蓝色的,待明年种下去长出来,瞧瞧和你的粉色薰衣草是不是一个模样。”

金穗惊喜,翻开袋子,拈了几颗种子摊在掌间,和她的粉色薰衣草种子几乎是一模一样:“文姐姐,实在太谢谢你了!”金穗激动地抱住文华,四年里,原来文华从不曾忘记过她的话,将她的嘱托记在心上。

“嘿嘿,我担心自己弄丢了,便将种子放在枕头下。有时候没人说话,我就和这些种子说话,好像这些种子是和你一样的朋友。”文华回抱住金穗,眼泪不觉落下。

。。。

第337章 蓬莱

【ps:今天一更,亲们不用等第二更了。*******百*度*搜**小*说*网*看*最*新*章*节******明天五更】

金穗特意在蜀味楼里包了一间房,让灶下随时准备开席,为文太太母女俩办了个接风洗尘宴。与文太太随行的伙计们都在邀请之列,另在楼下开了几桌。席间,黄老爹上来点酒,文太太出去过几年,观念上越发开放,也不扭捏,直接请黄老爹入席。

文太太已听文老姨太太一路上絮叨过,文家修缮屋子、去官府办文书,庄子上收租子,等等诸多杂事,都是黄老爹出面办的。文太太很是感念,亲自倒酒敬酒。

推杯换盏之间,金穗觉得与文华和文太太几年未见的隔阂缓缓消除,两家人的关系反而比以往更亲密。

金穗将文华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姚莹莹和姚真真知道文华去过很多邦国,日日不是去找文华,就是邀请文华去姚府,尤其是姚真真,追着文华问见识过什么美食。

在金穗的朋友圈子里,文华与马秋霜最谈得来。马秋霜为人清高孤傲,但她性子外向,最向往的是能效仿花木兰上战场,文华丰富的见识是她欠缺的,马秋霜的英武又是文华所向往的,尽管两人性子各有不合的地方,最后却神奇地成为好友。

金穗并没有被两个好友排除在外的想法,文华和马秋霜都是孤独的人,她们能成为好朋友,她只有为她们高兴欣喜的份儿。

在文华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见闻时,文太太也去见了姚长雍。说实话。没见到姚长雍时,文太太只当他是个身份尊贵的少年,但真见了姚长雍其人,她却在心底。将姚长雍这个巨商之子和慕容霆那样的运筹帷幄之人,放在了天平的两端。

“恭喜文太太平安到家。”这是姚长雍见文太太后说的第一句话。

文太太心头微热,实在没法将面前笑意温和的少年与“少年”这个词联系起来,笑道:“还要感激姚公子提供的机会。这一路虽有波折,却每每逢凶化吉。”

“文太太一家两代人常做善事,这是善有福报。这回和慕容大公子一路随行的人,可只有文太太是从锦官城便随慕容大公子出发,游历一圈,又跟到伯京的。”姚长雍伸手请文太太坐下,他是在镜明院见文太太。十分郑重。

文太太有些忐忑。坐下后。接着姚长雍的话说:“是,能跟随慕容大公子一路靠的是运气,也是我自己不争气。前辈们不愧是各地的大商家。胸怀沟壑之人,在旅途中各自发现了商机,与当地商人、朝廷接洽,于是有些人便中途回返大夏。我们从缅甸去往身毒,之后从西洋乘船回到伯京。”

“文太太必定也碰到不少机会吧?为何没有抓住呢?”姚长雍挑眉,感兴趣地问道。

文太太轻轻摇头,叹道:“姚公子就不要打趣我了,我这一路下来也算长了不少见识。货物出邦,要过不少关卡,到了外邦。语言不通又是难题。姚公子能给我一个长见识的机会,我是感激不尽,做这样的买卖我是喜欢的,也不怕吃苦,若是姚公子有差遣可尽管直说。”

文太太在珠黎县做买卖时,已知人情的重要性,想着货物出关,做跨国交易,只要能吃苦,就会成功,毕竟蜀身毒道这条路十分艰险,后来才发觉是她想得太简单了。外邦货物之所以卖出高价,不止是因着路途遥远,也是因着通关不是那么简单的。她就见过关卡上货物被扣下的实例。

但是文太太这辈子唯一认真做过的事便是做买卖,她的念头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