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 (第1/4页)

有奖励就有动力,所有中国人都在家里团年的时候,被别人称为“金狗”的几十名地质勘探者还在外忙碌。

努力,总会有回报。

吃完权且当着团年饭的方便面,丁兆民顶着风雪去了勘探工地。此时,他并不知道正在走向一座世界级的大金山。。。。

更多到,地址H!~!

..

第二十四章 重大发现

金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从根本上讲,所有黄金都是在五十亿年前、太阳形成的时候产生的。正是地球上存在大量重金属,所以天文学家相信,现在的太阳已经是第三次重生,在此之前还有两个更加年轻的太阳。

当然,那是五十亿年前的事了。

因为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黄金都在地核里面,所以从地质上讲,金矿形成需要足够的时间。

勘探金矿的时候,地质年代成为主要指标。

在金矿的表现形式上,以银金矿、金银矿为主,而且也是主要的工业矿物。只是这些金矿早已被开采,很难有新的发现。

现代工业开采的金矿更为复杂,主要有砾岩型、绿岩带型、石英脉型、卡林型、韧性剪切带型、斑岩型、浅层低温热液型、火山岩型与新生代砂矿等。在朝鲜,主要就是石英脉型与火山岩型。

从地质形成的角度看,盖马高原就由火山喷发形成。

在白山附近发现了金矿后,丁兆民把重点放在了盖马高原上。如果国内那些地质学家提出的金矿形成模型没有错,那么在盖马高原形成初期,肯定有很多深埋在地下的黄金随同岩浆来到地表。

只是,几亿年之后,这些黄金早就被土壤覆盖了。

从地质学角度讲,河流将成为搬运金矿的主要力量。即在特定的环境下,河流能使分散的金矿富积在某个地方。

根据这个理论,丁兆民把勘探重点放在了赴战湖北岸。

在这里,赴战江有一条支流形成了地下河,总长度超过五十公里。如果能够搞清这掉地下河的流向,就很有可能找到金矿。

当然,地质勘探者不是探险家,没有必要进入地下河。

丁兆民采用了最简单的勘探方法:在地面打洞,获取地下河附近的矿藏样本,然后送回国内进行分析。

只有矿藏样本与地质学家的模型吻合之后,再进行大规模发掘。

在熔岩上打洞,绝对是一件辛苦事。

两个月里,丁兆民的队伍在这附近打了一百多个地洞,用掉数千根钻头,每周还有一架直升机送来燃油与生活用品。生活更加艰难,因为离他们最近的村庄都在三十公里外,还没有道路连通。别说在工作之余出去放松一下,就算要给家里写封信,都得让直升机飞行员帮他们带回去。

只是,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之前发现的三座小金矿,已经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最大的问题,还是过于寂寞。

在这支三十七人的勘探队伍中,只有两名女性,一个四十七岁,快到更年期了,年轻点的则腰圆体壮,根本不像女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丁兆民专门搞了个流动电影院。

吃完年夜饭,轮休队员都在电影院里,看今年上映的几部大片。最受欢迎的是一部描写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电影。不是国产的,而是来自好莱坞,通过一名美军陆战队军官的视角讲述在朝鲜发生的事情。

必须承认,美国影视工作者很敬业、也很客观,没有过分夸大美军的战斗力,也没有把志愿军描绘成野蛮人。

丁兆民对电影没有兴趣,至少对这部电影没有兴趣,因为已经反复播放了十几编。

他只想早点干完事,不管有没有发现,都要在六天之后,搭上直升机去平壤,向集团总裁汇报勘探情况。

带上几块像样的样品,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津贴。

民营企业不是国营企业,干得好就拿得多,干得差就拿得少,一切都靠业绩说话。

来到工地上,几名队员正在升起钻杆。

矿石样品就在钻杆里面。

走过去之前,丁兆民习惯性的看了眼仪表盘上的数字,深度为七百八十六米,已经深入岩心。

计划钻探深度为一千米,如果没有什么发现,这个洞算是白打了。

“丁队……”

“马上过来。”丁兆民大声回了一句,拉了拉极地防寒服帽沿上的绳子,把帽子拉紧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