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部分 (第1/4页)

说得形象一点,在只剩下战斗机的情况下,印度空军只能打游击战,即利用战斗机去截击中国空军的攻击机群。

至于截击效果,根本好不到哪里去。

在二十四日白天的几场空战中,中国空军在仅丧失了六架战斗机的情况下,击落了七十七架印度战斗机,其中四十四架是崭新的F…44。这些战果,大多是拦截导弹取得的,即中国战斗机根本没有与印度战斗机遭遇,而是在预警机的支持与指挥下,在视距外用导弹结束了战斗。

此外,当天中国海军也收获了三十多个战果,而且只丧失了一架战斗机。

能够说,到这一天,印度的天空已经属于中国空军与中国海军航空兵了。

这一点,在美国的对印援助上也看得出来。

在此之前,美国援助的主要是陆军装备,没有倾其所有的为印度提供空军装备,表明美国当局也不大相信印度空军能够扭转局面,而且已经认识到,在夺取了制空权后,中国肯定会动地面战争。如此一来,一支强大的、装备先进的印度陆军,肯定能比空军挥更大的作用。

在基本上夺得了绝对制空权后,中国空军顺理成章的开始实施第二阶段打击行动。

在此阶段,主要打击目标是印度的军事工业设备与国家基础设备,特别是生产武器装备的军事工厂。

当天,中国空军就重点轰炸了印度最大的三座弹药工厂。

相对而言,弹药工厂的价值更大。要知道,在大规模地面战争中,弹药消耗量比装备消耗量大得多。

更重要的是,印度陆军的弹药自给率并不高,很多先进弹药需要进口,因而先炸毁弹药工厂,配合严密的战略封锁,能够最大幅度的削弱印度陆军的战斗力。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印度陆军储备的弹药最多只能消耗六个月,而且先进弹药的储备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如此一来,轰炸弹药工厂的意义显得愈加严峻,而且戚凯威也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与空军不同,海军在第二阶段打击行动中,先打击的是印度的造船厂。

虽然印度舰队已经全军覆没,但是印度仍然有不少中小型舰艇,而且印度是全球第二大造船国。

当然,轰炸造船厂,也主要是在为海军的战略目标服务。

从军事上讲,意义不是很大。只需地面战争打响,戚凯威兑现了战前做出的许诺,在半年之内打垮印度,那么印度的造船厂就没有多大的战略价值,因为以印度建造战舰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在半年内建造出一艘战舰。

接下来两天,空军与海军依然重点打击了印度的弹药工厂与造船厂。

在二十六日,章玉廷还出动了由八艘巡洋舰与八艘驱逐舰组成的炮击编队,对科钦海军基地进行了炮击。

科钦是印度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海军基地,也是仅次于维沙卡帕特南,印度海军的第二大基地,是印度西部舰队的母港,拥有极为完善的基础设备,还有一座能够维修级航母的干船坞。除此之外,当时印度海军残存的战舰中,有一艘驱逐舰、三艘护卫舰与十多艘导弹艇停靠在科钦港内。

这轮持续了四个小时的炮击,不但击毁了港口内的所有舰船,还摧毁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础设备,包括一座储备了五万吨重油的燃料库。炮击中,印度海军动用岸基反舰导弹攻击了炮击编队,但是没有收获任何战果,只是使炮击行动暂时停止了十多分钟。期间,印度空军还试图攻击炮击编队,结果执行攻击任务的十多架战斗机遭到拦截,根本没有对炮击编队形成要挟。

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当时还有一艘印度潜艇在炮击编队附近,已经用被动声纳探测到了炮击编队,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艘印度潜艇没有偷袭炮击编队,只是尾随航行了几个小时。

这一天,中国空军初次轰炸了位于海得巴拉的印度轴承厂。

从战略价值上讲,轴承厂绝对是战略目标。要知道,不管用什么做动力,驱动设备与行走机构都离不开轴承。从工业的角度讲,制造轴承的能力,以至能够拿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别的不说,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国之一,但是不断无法生产高精度轴承,不管是车辆上的轴承、还是工业设备上的轴承,百分之八十需要间接从西方国家进口。

在军事领域,轴承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陆军的所有主战装备、空军的所有作战飞机、海军的所有舰艇,都需要轴承,而且轴承间接决定了装备的机械性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