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啊……”易卜拉欣不知该怎样表达他的赞叹,他不会说“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这样的词儿,只喃喃地说:“人的手,人的手?”

“当然靠人的手了,”壁儿为父亲的绝技感到骄傲,“我爸那双手,没有做不出来的!你再瞅这个‘百环瓶’!”

她指着旁边的一只用碧玉雕成的花瓶,那瓶呈四方形,凸肚,细颈,小口,瓶身光滑细腻,并没有过多的雕饰,吸引人的是两旁各有一个高浮雕兽头,嘴里衔着镯子似的玉环,玉环上又套着玉环,环环相扣,垂成两根玉环组成的链条,因此称为“百环瓶”。

“这是用南阳的‘独山玉’做成的,好看吧?告你说吧,这两嘟噜玉环呀……”

“是怎么连起来的?”易卜拉欣侧着头反复察看,却找不到玉环上有一丝接缝儿的地方。

“什么?连起来?你当是一个个做好了再套上的?那可就套不上去了!”壁儿觉得他的想法未免太好笑了,但她乐于向他说出其中的奥妙,“你想,玉是硬的、脆的,不能捏,又不能焊,怎么‘圈儿套圈儿’啊?”

“……”易卜拉欣让她问住了。

“告你说吧,这是整个雕出来的,雕出一个套一个,雕出一个再套一个……”

易卜拉欣惊呆了,他望着那环环相扣又灵动自如的玉环链条,无法想象是一双怎样的手做出了这样的奇迹!“太难了,太难了……”

“当然是不容易!”壁儿想起父亲的终日劳作,也怜惜地发出感叹,“要是人人都会做,也就不稀罕了。我爸呀,成天价心里想的是玉,眼里瞅的是玉,手里拿的是玉,除了玉,什么都忘了,坐在水凳儿前头磨呀,磨呀,小活儿要磨十几天,大活儿要磨几个月!听说宫里头有一座大玉山,很多匠人一块儿磨了十几年,那里边儿就有我巴巴的巴巴!”

易卜拉欣的眼前出现了一条玉的长河,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默默地磨啊,磨啊一磨白了头发,磨尽了心血和生命,磨出了光彩夺目的人间珍宝。现在,壁儿“巴巴的巴巴”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亲手磨出的宝口还在,他精湛的技艺还在,他的后人、壁儿的父亲还在,这条玉的长河仍然永不停息地流淌……

“磨,磨……”他沉浸在遐想里,嘴里重复着壁儿说的话,两只手不知不觉地摩擦着,他在幻想那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创造。

“活儿都是这么样儿磨出来的,”壁儿在他面前俨然是个富于经验的老艺人,“越磨越细,到最后呀,才能磨得这么又光又亮!”她伸手拿起百环瓶旁边一只小小的玉碗。

易卜拉欣眼睛定定地看着那只玉碗,洁白,晶莹,碗壁薄如蛋壳,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壁儿托着碗的手指。

妹妹王儿伸着小手说:“我要碗,我要碗!”

壁儿把托着碗的手躲开玉儿,“这可不是你玩儿的,要是摔碎了,爸爸不打你,我还得打你呢!”

玉儿就撅着小嘴儿,不敢再要。在她的眼里,大姐和父母一样,都是她必须服从的。

壁儿托着玉碗,对易卜拉欣说:“你知道玉为什么这么光滑吗?告你说吧,磨到最后呀,就不使培于磨了,使葫芦!”

“葫芦?”易卜拉欣眨眨黑亮的大眼睛,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玉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拿葫芦给玉抛光啊!一定得使马驹桥的葫芦,别处的还不成!葫芦上还得抹上‘宝药’,这玉就蹭出光来了!”壁儿如数家珍,竟把玉器行秘不传人的诀窍也说出来了。她想,反正易卜拉欣明儿、后儿就走了,他又不是学这一行的!

易卜拉欣却被那法力无边的宝葫芦和宝药迷住了,听傻了,看傻了,像是走进了恍惚迷离的梦境,托在壁儿手中的那只玲珑的玉碗,像透过薄云现出的一轮明月,向他闪出朦胧的光辉,吸引着他一步一步靠近。

“你摸摸,光滑着呢,就跟玉儿的手似的!”壁地抱着玉儿,凑近他说。

“光滑,光滑……”易卜拉欣痴痴地抚摸着玉儿的小手。

“谁让你摸她的手?我说的是碗!”壁儿看他那傻样儿,忍不住笑了,就把玉碗递给他,“摸摸不碍事的!”

“哦。”易卜拉欣伸出手去,如同去接一件圣物。

现在,玉碗捧在了他的手里,滑腻的玉质摩挲着他那粗糙的手指,一阵清凉浸入他的手掌,传遍他的全身,像触到了远离凡尘的星星、月亮。他在人世间走了很久很久,好像就是为了这一个美妙的瞬间,他感到了从未体味过的满足、兴奋和欢乐,仿佛他手中捧着的不是一只玉碗,而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