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天子要造船,不想被盖上“不称职”“尸位素餐”的大戳,就得咬牙拼命,克服万难,排除险阻,尽全力送船下海。

摆在面前的问题太多?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没有问题需要解决,朝廷何必花钱养官?

总之,船是一定要造的,自己看着办吧。

南京六部的官员咬牙接下了造船任务,为了更好完成皇帝交代,五部尚书一同进言,请天子把户部尚书从苏州召了回来。

夏司徒知道自己被召回京的原因,当时就想抱块石头往河里跳。

这么多的经费需要筹集,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不如让他继续在苏州治水!

石头刚抱起来,就被其他五位天官一同抱腰抱大腿。

开玩笑,夏元吉跳河了,郁老抠在北京,谁来接任南京户部尚书?

实在太困难,大不了大家一年的冰炭火耗各种孝敬都不要,总之,绝不能让夏司徒跳河。

夏元吉抱着石头回头,“诸位说真的?”

五部尚书连忙点头,真的,他们会发动部门属官,一同无私奉献。

夏司徒一把丢开石头,取出算盘,铺开账册,嘴上说没用,给多少,统统记下来!

众人牙疼,这能记吗?明摆着贪污的证据!万万不可。

夏司徒又要抱石头,众人大汗,连忙拉住。

“夏司徒莫要难为我等了,这个当真是不行。”

“诸位不必担心,本官岂会犯此等错误?”夏元吉道 ,“此为不记名捐赠,陛下得知,亦不会追究。”

“果真?”

“果真。”

众人互相看看,恍然大悟。

与其说是夏元吉纠缠不清,不若说是天子的意思。如果没有天子口谕,夏元吉敢如此夸下海口?

想想无孔不入的锦衣卫,自己的那些灰色收入,恐怕天子早已了若指掌。

最终,夏元吉手中的册子还是只记录了捐银的数量,没有在后边具名。

永乐帝得知,没有怪罪任何人,只是在西暖阁召见群臣时,取出武将认捐的册子给众人看。列在首位的竟然是魏国公徐辉祖,紧随其后的就是成国公朱能。

如果天子真要搜集犯罪证据,大可不必把自己的大舅子排在最前边吧?

看到这份册子的人都皱起了眉头,实在猜不透天子的真实用意。

朱棣也没为大家解惑,只是当郑和第一次出海归来,武将们排队领钱时,许多人才参透这份册子代表着什么。

只可惜,钱给了,名没签,想分好处,只能补签,下回再来。

南京的造船活动轰轰烈烈展开,北京六部的船坊已完成了初期准备工作。

造船所需的木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辽东。

朝廷设卫的旨意尚未下达,但不妨碍孟清和同朝贡的女真部落保持联系。

胡里改部距离较近,孟清和利用鸿胪寺少卿的身份,将需要大批量木料的消息传播到女真诸部。

胡里改部生活的地方,旁的不多,就树多。问清价,当即兴奋了。

由于女真部落接连向明朝朝贡,同朝鲜的关系日渐疏远。朝鲜借机关闭了庆源互市,逼女真部落低头。

不料呵哈出等朝贡首领带回了明朝将开互市的消息,女真各部得悉情报确实,谁还乐意和朝鲜人做不公平交易?

购买木料的消息一出,各部更是闻风而动。

自己这里的树不能多砍,砍完要补种,到朝鲜去砍,应该没问题。

按照孟少卿说的,这叫爱护环境,水土保持。虽然不能深明其意,总之,跟着孟少卿的话做,绝对没错。

第一批木材交易是在广宁进行的。呵哈出亲自带队,不只见到了孟清和,还有幸见到了赵王朱高燧。广宁互市将在二月底正式开市,届时,辽东的女真各部,以及其他民族部落,都可来此进行交易。绝对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呵哈出回去后,立刻将消息散播开,许多被朝鲜商人盘剥已久的部落,干脆聚集在一起,在朝鲜边境抢劫了朝鲜的商队,出了一口恶气。

女真人的举动再次给孟清和提了醒,不能心软。

不提前下手,两百年后发生的一切必将重演。

永乐二年三月初,广宁,开原互市正式开市。

同月,最后一批送给鞑靼的粮食,从开平卫交接。

这一次,粮食的数量远超以往,跟在鞑靼运粮队后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