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定国公天纵英才!”

“大明天子仁心仁德,万岁万万岁!”

三十万大军瞬间如滚水一般沸腾了。

拔营,列阵,登舟,向着安南的西都进发。

沈瑄立在船头,风拂过鬓边,乌黑长眉入鬓,黑盔玄甲,彷如天神。

只不过,这尊天神带给安南的不是福祉,而是征伐与杀戮。

大军南下之时,西都的安南守军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奉命领兵迎敌的西都守将带头在城内放火,将城内的宫室,储存的粮草军械全都烧掉,随后带着麾下万余士兵乘船逃走。

守军是乘夜放火逃跑的,逃走时竟将城门损毁,巨大的石头和圆木堵在城门前,来不及出逃的安南庶人在火海中挣扎,天明时分,火仍未熄灭,西都却已成为一座死城。

明军到时,城中浓烟滚滚,呛鼻的气味四散。

好在西都附近水网密布,火势没有延及附近林木。饶是如此,也让目睹此况的明军吸了一口冷气。

此处的守军莫不疯了?

“总戎,可要灭火进城?”

“不必。”沈瑄举目眺望,远处有山峦相连,道,“此为何处?”

归附南策人言,前方为天健山,其左右为厥江潭舍江,黎贼恐有伏兵于此。

“伏兵?”沈瑄冷笑,“黄中。”

“卑职在!”

“领三千步卒和一营火器队,去探个究竟。”

“遵令!”

纵是天险,也休想挡住大军前进之路!

明军过西都,进军天健山时,凭祥县城内聚集起了越来越多的商人。

有广西云南等地的茶马商,也有中原巨贾在西南的分支,还有暹罗占城等番邦的商人,甚至有零星大食商人混杂在队伍里,来到了凭祥。

一时之间,凭祥县城成为了西南边境的焦点。

在回京路上的杨铎也遇上了几支赶往广西的马队。

如此多的巨贾商队赶往同一个方向很不寻常。一名锦衣校尉策马上前,问道:“指挥,是否拦下盘查?”

杨铎探手捏了一下随身的荷包,随即摇头,“不必,继续赶路。”

“是!”

锦衣卫飞驰而去,让路的商队不由得松了口气。没有多做停留,打起呼哨,再次启程。

赚钱的买卖都是宜早不宜迟,本就比旁人晚了,再不快着些,连口剩汤都喝不着了。

凭祥县衙,三堂东厢

孟清和和朱能都是一身便服,两人下首是身着公服的凭祥县令李庆青。

“关于此事,李大令可还有不解之处?”

“回伯爷,下官已牢记在心,没有不解。”

“那好。”孟清和颔首,举起茶杯,“本官同成国公在此静候佳音。”

李庆青拱手,“下官一定不让国公爷与伯爷失望。”

话落,转身,深吸一口气,迈步离开了东厢。

县衙二堂内,已有数十人翘首以待,见到从堂后步入的李县令,立刻笑容满脸。

“见过大令,某等已恭候多时了。”

面对众人仿佛见到金山一般的目光,李大令瞬间亚历山大。

莫非兴宁伯知道情况会是这样,才将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

不可能,应该不……可能……

擦擦汗,想再多也没用,将伯爷交代的事情办好才更加紧要。

便是被看做金山又如何?

此事一成,才是真正的金银成山,粮食满仓。

“诸位莫急,暂听本官一言……”

李县令同商人们周旋时,三堂东厢内的孟清和又拿起纸笔,当着朱能的面开始给沈瑄写信。

半晌,朱能开口道:“贤弟。”

“国公爷有何吩咐?”

“贤弟是故意的?”

孟清和抬头,咧嘴,“国公爷所言,下官不解。”

朱能端起茶杯,重又放下,最终闭上嘴,什么也没说。至于被孟清和推出去的李县令,只能自求多福了。

虽然事情不太好办,但只要办好了,也是官运亨通,李氏一族至少能福荫三代。

风险和机遇摆在面前,关键要看,李庆青是否真能扛得起来。

第一百七十七章 功劳

凭祥县衙,二堂

首批进入县衙的商人,多是出身广西云南本地,经多方核查,身家背景无任何可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