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这次试验的结果,完全与《东史郎日记》中的有关记述相吻合,对加害者不会造成威胁。

与南京人民以实际行动支援《东史郎日记》案一样,自从《东史郎日记》案一审败诉消息传出后,江苏、安徽、黑龙江、辽宁、北京、福建、香港等地各界人士纷纷致电致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要求转达对东史郎正义行动的支持。这些信函、条幅、字画等,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寄往纪念馆,堆得像小山似的 ,我专门请来了南京金陵职业大学(现金陵科技大学)团委的二十多名大学生,到纪念馆义务帮助整理了半个多月时间,才把这批东西弄清楚,一共来自27个省市达6万多封(件)。为此,南京金陵职业大学团委组织的志愿者小组还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的称号。

第四章:为《东史郎日记》案举证(9)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委托山内小夜子和林伯耀,于1998年7月22日将6万多封(件)中国人民声援东史郎的信函、横幅等空运日本,提交给日本东京最高法院。

我们将6万多封(件)信函、横幅装入四个大编织袋,其重量可观。我担心行李超重,国际航班不让运输,从而给山内小姐和林先生添麻烦,决定送他们到机场。

由于当时南京还没有开通直航日本的飞机航班,只能绕道上海。我们开着汽车,沿着沪宁高速公路,来到上海虹桥机场。在办理登机手续时,果然遇到了行李超重的麻烦。

情急之中,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大胆地找到负责这个航班运输的东航在上海虹桥机场办事处,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后,想不到他们表态很明确:东航公司也要为支持东史郎正义行动出一点力量。结果,这批行李全部免费运输至日本。感动之余,我当时还动手写了一篇消息,题目是《东航免费运输,6万多封声援东史郎信函今运抵日本》,刊登在上海和南京的各家媒体上。

但愿中国人民的鼎力支持和热情鼓励,能给东史郎带来好运。

注释

①《“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24页。

②《服务导报》,1996年8月16日第一版。

③《“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27页。

④⑤《“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26页。

⑥《“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26页。

⑦《“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28页。

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555页。

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555~556页。

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藏。

《“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49页。

《“东史郎日记”案图籍》,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70页。

《战争遗留问题暨中日关系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64~65页。

《千年之交的较量》,新华出版社,2000年1月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接受东史郎捐赠日记(1)

交流这个词,包含着双向、互动、互信、双赢等含义。

东史郎战后4次来南京,向受害者谢罪的举动,赢得了南京人民的谅解和肯定。同样,南京人民对东史郎的谅解和肯定,也使得东史郎深深地感动。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内心感动情绪,往往会通过物化的形式,表现到行动上来。

南京人民的感动,体现到为《东史郎日记》案举证,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地图以验证有无水塘,查找资料以验证邮政袋能否装下一个成年人,冒着危险进行手榴弹实爆试验等行动上来。

善良、大度、友好的南京人的所作所为,也使东史郎感动,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要将自己保存六十多年的战时日记、勋章、奖状、债券等,全部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这对东史郎本人来说,是一份割舍,也是一个惊人之举。从割舍的角度来看,他把自己当年在战场上一笔一画写下的,回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