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向导这边收集了一些没有浸湿的碎木,开始生火,否则在这过一夜,身上又湿,不被冻死才怪,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起帮忙,很快两堆火就点着了,男女各用一堆,先要将身上的衣物烘干。

荒郊野外,特殊环境下,男女有别、礼仪廉耻就顾及不暇了,也不用去看那雷神是不是用三只眼看着大伙,大抵除了向导外其他都不信神,到什么样的环境就说什么样的话,地震的时候总不会等睡梦中的人将衣服穿好再震吧,道理是一样。

庙里面积不大,就一个庙堂,百来平米,后面石台上站着一雷公,其它没有任何可以遮挡的屏风,不过也不用赤_裸相对,女士脱衣时,男的就背过身去,先暂时保留内衣,用行李中的毛巾、浴巾等临时遮掩一下,足可以换着将全身上下的衣物烤干。

一边烘烤,一边才有精力来观察一下周围,原来从外面看庙宇快要坍塌是个错觉,四壁全是用大方石堆砌而成,除开窗部分的薄弱处有些破损和局部有些脱落外,没有倒塌的危险,房顶主梁都是很粗大的圆木,整体骨架还在,真正塌下的只是少量次梁和装饰用碎木,以及因次梁坍塌掉下的一些瓦片,看样子这庙的历史也不会超过二百年。

可惜没有懂得考古的,否则可以根据石像的特征来判断建造的历史,因为不同的时期对雷公的描述和塑造是不一样的,向导小伙更不清楚,对于他来说,这些是与生俱来的,不知从哪代就传下来了。

雷公是用全石打造,保存还算完好。

只要大门关严,人在里面还是比较安全,大家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

烤干了衣服,又吃了东西,外面的一阵雷雨好像停了,本该雨过天晴的,天没有亮,已到天黑时分了,索性灭掉一堆火,大家围坐在一起,把各自在住户家里耳闻的东西拿出来分享一下,有什么地方向导可以补充,他算是里面唯一的当事人,最有发言权,同时也是当局者,当局者迷,有的东西也得听听这些城里文化人的见解。

在夜深人静、无人出没的森林破庙里,讲述一个离奇古怪的山村传闻着实让人有些毛骨悚然,几个女的开始往身边的男人身上靠,唯独女画家找不到依靠的对象,说是画家,其实也不过30出头的一**,常年作画的缘故,培养了一种特殊的气质,还蛮撩人的,旁边正好是作家,就挪了挪身子,往作家边上靠,作家也不含糊,顺势就接上了,两种相似的气质就碰撞在一起。

来了这么久,大家还没有真正彼此认识一下,现在有机会好好坐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讨论,自然先要介绍一番。

领队说:“我就不用说了,你们我都叫得上来,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些工作情况不是很清楚的,有机会的时候你们互相了解吧,对了,这位小伙子,大家管他叫三娃就行了。”

领队拍了拍身边的向导,然后指着一对记者说:“他是江记者,她是刘记者。”

正要介绍四个学生,一个男同学抢先自我介绍道:“叫我阿辉吧,这是我女友阿华。”

顺便介绍另外两个:“他是阿民,她女友是阿嫣。”

吴星说:“哇!全是阿啊,不过我知道珠岛都喜欢这么叫,呵呵,我叫吴星,可以我小吴。”

里面看上去年纪稍长的男人说:“看来这里面我年纪应该最大了,你们得叫我老蒋。”

阿辉马上对老蒋行了个军礼玩笑道:“委员长好!反正你最大,就叫你委员长好了。”

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这庙外要是有人,定会吓得尿裤子,肯定以为是鬼在笑。

笑完了老蒋继续介绍身边新认识的女士:“她是国内一家知名出版社的主编……”

女的把话接过来,要不别人还不知道怎么才几天两人就混这么熟了,自我介绍道:“我姓龚,听说这里有传闻,想来看看有没有故事,回去好物色写手出书,应该比较有卖点的。”

吴星马上说:“我看龚主编,你就不用等回去再物色了,这里就有一位专写奇异怪谈的作家,老李。”

说完指了指老李,老李和龚主编对望一眼,相见恨晚,竟然见面不相识,内心涌上一股“上错花轿嫁错郎”的滋味,现在旁边都有人了,只好彼此笑了笑,等以后再慢慢沟通也不迟。

目光都集中到了女画家身上,就剩她了。

女画家很优雅略带幽默的说:“小女子姓秦名兰,大家可以叫我阿兰。”

这样,大家就正式认识了,开始进入正题。

三娃先把自己全部知道的情况讲一遍,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