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部分 (第1/4页)

从亚丁城起航的,同样是那种新型的没有帆的客船。而这种客船显然已经完全淘汰了整个阿拉伯帝国沿海的客运帆船,毕竟比起那些船,这种船的舒适程度要好得多。虽然相对来说路途遥远,但这种船上的生活是没得说的。船上带的戏团,只要天气良好,就在宽大的顶层甲板上演出些节目,好使所有人的旅途感觉不到太多的烦闷。

“明卓哪,你看这样的船,倘若要是在我们大宋的海疆上跑跑的话,一定会把福船的生意全抢去的!”

“是的蒲爷,这种客船只怕不仅仅只有沿海,就算是进了江河湖泊也是跑得起来的。倘若要是不嫌弃,加两两张帆跑起来只会更快。只是华夏人都已经厌烦了那些帆和过多的绳索,这样的船舒服倒是舒服,只是跑起来却没有带帆的船快。”

蒲寿庚掂着自己的小胡子,喝着船上的侍者送来的果汁,畅想着这种船要是在大宋的海岸上跑跑的话,会是个什么模样。

“明卓,我有一点不明白,这船没有见到水轮,它是如何跑的呢?”

此刻作为华夏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华夏商人,赵明卓当然知道这种船用的是螺旋桨。而且他还知道,那东西的效率,比起水轮那是好太多了。作为华夏商人,这是他们的知情权,工部里有详细的档案可查,只要是领过华夏商人执照的人,就可以申请查阅。

当然,这也会有所限制。例如纯粹的商人不能查阅机械的原理与实际构造,工业家又有限制不得在允许范围外建厂,同时自己也不能轻易离开华夏岛的势力范围。至于商人们想要找人研究的某些技术,则不可能私自进行,而是要掏钱要“华夏皇家科学院”进行委托研究。将来的专利固然属于商人所有,但不得向华夏之外的任何人转让或者提供资料,违反这些规定的只有一条——斩。至于铲除妄图获取技术的外族人,那就是大宋羽林军的任务了,死多少人都不是问题。

这看起来有些残酷,但在这神权至上的时代里,有效的制止了其他国家、民族的自然科技与技术的发展。而这种状态持续50~100年之后,那么这个世界上将不会再有任何种族具备,挑战华夏一族的能力。

别提什么信念、什么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之类的屁话。面对超前100年的科技,就算是只超前50年的科技,财富理所应该是人家的、土地也理所当然归先进者所有。

赵明卓作为一个工业家,知道那些技术上的事情,但他不能说。因为向外族泄露技术机密是重罪,直接抄家砍头的罪。不但如此,得到技术的外族,同样要被消灭。而且是斩草除根,灭绝式的消灭。

“蒲爷,原本劳您动问,明卓该知无不答,答无不尽的。只可惜这《神州律》里规定,这种事情不能打听,不能讨论。倘若是金书问起来的话,自然没有问题,但是您的话……”

赵明卓摆出一付爱莫能助的模样,让蒲寿庚明白,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该知道的最好也别知道。大宋羽林军在这件事上,那是一点也不含糊。有多少杀多少,绝对不会手软。蒲寿庚打了上哈哈,不再问这些事情。因为儿子蒲金书给他说过,《神州律》不能违反,犯了《神州律》任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

“嗯,不该问的不问,我也不为难你。说起来这一次来华夏,我的见识是大大的增长了。他们的变化实在是大的不得了。过去我一过济州岛,以为那儿就已经是人间天上了,但到了这儿我才发现,他们又有了新的玩意,而且是一时一个花样,简直是让人目不暇接。”

赵明卓点头,表示对蒲寿庚所说看法的认可。

“可不是,蒲爷,我才到这里的时候华夏城是一个模样,这短短的一年时光,就又翻了几个跟着。我看只怕过不了几年,等那位济王殿下从欧洲回来了,只怕那时就要回大宋去了呢!到时……”

赵明卓朝蒲寿庚递过去一个“你懂得”的眼色,虽然言论自由受到保护,但本着宋人的老见识,赵明卓宁愿把这些事情只停留在眼神的阶段上。

“我懂得明卓,我只期望一件事。济王千岁回去也罢,只是希望不要再给大宋带来过多的杀戮了!”

148章 他们不知道

黄沙城,这在蒲寿庚与赵明卓的心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这是一座完全由宋人在阿拉伯帝国广裘的领土上建设的城市。也是未来的,那个华夏之主出生与长大的城市。对于这座城市胸怀敬仰,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想法。

如同在华夏城与亚丁城受到的礼遇一样,在这儿蒲寿庚依然受到了迎接。只不过这一次的规模要大得多,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