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部分 (第1/4页)

这都是赵伏波要考虑的事情,最少他不能给阿扎姆。突兰沙苏丹,这阿拉伯帝国里真正的盟友找什么麻烦。而且阿扎姆。突兰沙苏丹实在是一个有远见的,他打算立他的大儿子为储君,不过打算让他的儿子到赵伏波身边去学些治国的本领。

这引起了赵伏波以及“华夏科学院”里的学者们的担心,倘若说放在其他地方学习,那不是问题,但要是在华夏学习的话,恐怕就是问题。因为那儿的知识以及见闻,足以拓开他的眼界,也足以给阿拉伯人带来科学上的革命。就仿佛华夏有了马丁一样,就开始了科技的探索,倘若阿扎姆。突兰沙苏丹的儿子不笨的话,那么华夏岛上学成一个学者,是很轻松的事情。

为此,赵伏波还真伤了一番脑筋,不过在随后他就想到一个办法。

“这样吧,把他的儿子以及其他愿意送来的公主、王子们,全都送到亚丁城去。我会要那儿的执政官办一所大学。主要教他们礼仪以及四书五经!”

当马丁听到赵伏波这么说的时候,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在华夏岛所谓的《四书五经》根本已经不再属于学生们必须学习课程,只不过在课外阅读的时候,与欧洲、阿拉伯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一起讲的。

这还是马丁安排的,倘若按赵伏波的意思,就要“焚书坑儒”了。对于赵伏波这种不理智的行为,马丁给他提的问题是。

“你说是儒家的文化影响了汉人的热血,那么我倒想要问一下,刀何以能够杀人呢?什么学说是一回事,不懂得自己分析,以利用有用的学问,反而接受了一些愚昧的东西,那怪谁呢难道还要怪‘书’吗?”

果然,当阿扎姆。突兰沙苏丹把他的儿子送到亚丁学习之后,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也送来自己的儿子。还有一些想要与华夏打好交道的欧洲的王子们,同样在这所学校里。那里不教什么科学,教的是礼仪、四书五经以及所谓的权谋之术。

那些东西在华夏几乎已经被淘汰,因为在信奉科学的人眼中,那些东西不过是一堆糟粕,因为面对科学研究出来的武器,它们什么也算不上!

94章 发展的基础

“当家的,我们得快些去呢,不然的话我担心……”

赵伏波当然想立即去援助自己的父亲,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无论他是否养大了自己,也无论将来他回来会产生什么难以预料的变化,赵伏波心里都急着想要尽管与他见面。只是此刻他已经不再是曾经只有2500人军队的首领,他拥有了20000余人的军队,除过常规的编制之外,赵伏波本身的司令部还包括了他的近卫以及500人额外的步兵警戒部队。

他们同样是以大车为运输的基础,并会在步兵的营地之中,形成单独的内部营地以作为司令部的存在。另外500人则是“枪骑兵”,他们主要负责的是通讯。这样的话,整支“华夏虎贲军”的营地,就会形成一个“回字形”。门户则以可以移动的大车充当。

士兵们扎营的时候,无须再去砍伐木材又或者寻找石料。他们只需要把大车首尾相联,就可以形成完整的车阵。这样的车阵布置起来的营地易于机动,也易于布置。

这种方法来自马丁的建议,当然这依然不是他的首创。这是德国人闵采尔于1525年进行的建立德国“永久议会”的战斗时,就采用过这样的战斗方式。只不过“华夏虎贲军”使用的马车,样式更加古怪而已。如果抛开这些马车的行动方式不论,那么这些马车的模样与现代步兵战车就有些像了。

它们同样是8个大板轮的轮子,虽然没有橡胶,但木制的也能凑合。沙子会在行动时从轮子里漏出来,不会造成什么麻烦。加上车顶部安装的武器,还真有些像现代的步兵战车,唯一的问题在于没有行走机构就是。这些车里背靠背乘座5人,他们的面前有可以向外射击的射击孔。其中两人一人负责赶马车,另外一人负责顶部的武器。

它们形成的营地会是非常结实的,更别提营地之中还有“掷弹兵”的40门火炮。正如同前面所说的,这样的营地是不可被攻陷的,最少这个时代里任何势力都没有这个本领。还是那句话,科技的领先造就军事的领先,而军事的领先就决定了这个世界资源的分配权。

这恰是看明白了这个道理,赵伏波才会在华夏实行法治以及自由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法治才能名保障科技发展,没有法治就没有公平,科技也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意思的发展。就算有,也不过是跟在别国之后,拾其牙惠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科技领袖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