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部分 (第1/4页)

复,说白了看过“华夏军”的武力之后,大宋朝的军队,与一群农夫没有什么区别,对他们用得着怕吗?

另外一封信,却是来自蒙古益州都督李璮的。作为敌对的将领,余玠如何不知。赵明卓信中所言内容,不说也罢。只是反复强调一句,“华夏帝国”得天下那是稳的,而且华夏帝国得天下不仅仅是他南外宗正司的人所观,而是整个世界上所有文明的种族的希望。

这有点夸张,但也的确是事实。只是诸位盟友的国王苦于赵伏波不给他们机会,倘若赵伏波愿意的话,他们愿意立即集合起来他们已经火器化的部队,用个几年时间替华夏帝国打出来比现在大几倍的领土。甚至那位曾经的德意志王国的国王——图林根公爵亨利。拉斯匹,曾经向赵伏波建议,倘若他对于罗斯有兴趣,他的德意志王国愿意与欧洲其他盟友一起出兵,把罗斯给他整个瓜分了。

至于李璮,同样不避讳自己已经暗中投靠赵伏波,而且在信中告诉余玠,他不过是华夏帝国的预备军官。倘若李璮的信还不能让余玠承认的话,那么此刻华夏帝国的藩属——高丽高宗安孝王王皞,写了信上有他的国玺。至于其他的信件,还包括了纵横家王文统、蒲寿庚以及蒙哥大将军手下将领郭侃的信件。

不过余玠仅仅只看过三封之后,他就不再看下去了。因为他发现,这些信不是写给他的,而是用一种对所有人说的口吻,甚至说这些信件是写给这时的宋理宗赵昀的也无不可。

蒲金书看到余玠的反应,知道他心中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因此再度端起酒杯来,下面该谈生意了。

“怎么样余大人,我恰恰就是个钦差呢,您说是不是啊!”

81章 何对之有呢

余玠这一次陪同蒲金书端起酒杯,只是淡淡的一笑。

“蒲大人,我想如此称呼也无不可。只是你不是我们大宋的钦差,却不该穿我们大宋的官服。另外你我各保其主,我想一杯酒之后,再坐在一起颇有不合适的地方!”

蒲金书听到余玠的话知道,他又是犯了宋儒的一些迂腐之见的毛病。即什么“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还有什么“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类的,绝对愚昧的想法。事实上在君臣问题是要问,大宋的官是百姓官还是皇帝的官。

倘若是中华民族的官,那么民族的利益与安全高于对皇帝的忠诚。倘若是皇帝的官,按照我们现代的看法,那就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而已。因为皇帝不代表民族,不完全代表国家。作为一个真正明白整理的人,就该知道。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中国,而不是某一个时代的统治者的中国。

倘若按照“天地”的安排,那莫不是中国后来所有的官,都要忠诚于秦始皇才对,那才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啊!

还有,何谓孝顺,难道按照老子的吩咐自杀,然后让老子在后面的人生里,每每想起干掉了儿子后悔终生才是孝吗?倘若这样是孝的话,那么制止了老子干过分愚蠢的事情,从而让他自己受到最大伤害的行为该算什么啊?

愚忠、愚孝,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对的,或者是对民族不负责任,或者是对国家不负责任。就如同李闯王要杀李信的时候,李信引颈就戳,但终于免不了大顺军在一片石大败,造成汉人被满清统治数百年,又带来了数百年的耻辱。这愚忠、愚孝,倘若站在民族的立场之上,何对之有呢?

“哈哈哈哈……余大人,您怕什么啊,我又没有勾您造反,就是一杯酒水而已,难道您连这么一点肚量也没有吗?你我大可以今天夜里把酒言欢,甚尔惺惺相惜。明天战场上,我用手枪你用刀,大家决个胜负也没有什么。不过我只问一句,这四川的百姓你可还要,这大宋的在下你可还要,你这食君之裙却不忠君之事,可卑至极哉!”

蒲金书一番冷嘲热骂,把余玠给骂愣了。他没弄明白蒲金书会如此说,而且似乎是蒙古人方面有什么变化,余玠心中此刻已经明白,眼前之人比自己的见识那是广的太多了。心中寻思之下,手里酒杯向蒲金书抬了抬,接着酒到杯干,还向蒲金书照了下杯子。

“蒲大人既然如此说,余玠如果不凑这个趣的话,那真是如您所说没有肚量了。只是我想问一下,这四川之地守不守与你们何甘,反正你家殿下是要来夺天下的!”

蒲金书微微一笑,同样一口把手中酒杯里的烈酒饮下去,然后才继续慢悠悠的说下去。

“哼,我们抢,我们是抢民心。不过这四川就快有人来抢了,我们如果预料不错的话,回头蒙古人却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