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部分 (第1/4页)

,使用战马充当动力的盾车那是要快得多的。

可是一炮下来,200毫米的炮弹不但把整个盾车炸得粉碎,甚至还把盾车后面的人全都打倒在地。倘若按照常识的话,也许这时蒙古士兵就该溃退了,但事实上他们依然咬紧牙关,在接合向着竹城要塞挺进。

不能不说,蒙古军队有着极好的韧性。而且炮火的杀伤固然让人感觉到可怕,但在士兵们有军令在身的时候,他们也只有迎着炮火向前冲击。

这表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华夏军”陆军的炮火,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甚至有些蒙古士兵,在炮击来临的时候,他们会一头扎在地下的低洼处,从而保住他们的性命。更多的蒙古士兵,在面临炮击的时候,也想起了来前将领们的交待。那就是散开队形,不要挤在一起。

随着种种应付的手段起到作用,蒙古兵的士兵开始恢复起来。尤其是在他们的身后,第一排之中的一辆“战车”,终于到达了地方,它们立即开始以15发/分的速度,向对面的“竹城要塞”射出炮火。看着天空里一道道火舌,蒙古军发出了欢呼的声音,士气也在一瞬间涨到了极致。

“轰轰轰……”

一枚枚炮弹由于初始弹道的过低,仅仅只击中了那些竹墙。猛烈的爆炸声,把外侧的竹排炸坏。引起了诸多蒙古士兵欢呼着,快速向前奔跑。炮弹的爆炸,也仅仅只能让他们伏下短短的瞬间。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按下葫芦浮起了瓢。

虽然他们身后,那台刚刚发射了炮弹的“战车”,很快就被炮火摧毁。但更多的“战车”,正在涌向他们的发射阵地。这一次不但有那些“战车”,还用将要藏身在地下的,坑里的“飞燕III型弩炮”。

事实上,要说威胁的话,它们可能才是真正的威胁。

59章 决死的较量

战场上由开始的火热,随即就发展到了残酷。

江面上,那些装载着“飞燕III型弩炮”的竹排,终于出现了。虽然一开始,它们就受到了“地狱使者II型野炮”的猛烈攻击,但依然还有是各别的竹筏达到了射击的位置。这些竹筏上“飞燕III型弩炮”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只要一达到最大的射程,就不停的向“竹城要塞”开火。

随着它们的干扰,正面的防御火力密度立即就有所降低,这更让越来越近逼的蒙古兵们兴奋起来。这时的他们距离“竹城要塞”已经相当近了,就算是“轮回II型臼炮”也不能对他们进行攻击。因为当达到了100米位置的时候,攻击他们弹片同样可能打到“竹城要塞”自己人中间。

缺少火炮的支援,这让蒙古军队的进攻更加猛烈,一道道的攻击波,就好像是潮水那样不断的涌向“竹城要塞”。而当蒙古步兵在100米左右站稳了脚跟的时候,成片的箭枝出现了了天空,同样城头上的射击声也此起彼伏。

虽然蒙古人依然会在猛烈的枪弹,以及“大毒蛇”榴弹发射器发射器的杀伤下大量伤亡。但蒙古军队却有着充足的人力,海浪一样的攻击浪头,终于把蒙古步兵带到了“竹城要塞”下面。这时有人在接拿把竹梯搭上,然后开始登城。也有人把手榴弹绑在一起,向城墙的根部掷去。

只不过这一次“华夏军”同样有了改善,一些枪法精准的“华夏军”的军官们被要求,注意攻击那些向城墙投掷集束手榴弹的人。虽然这阻止了一些攻击,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止蒙古人的拼死进攻。

随着一声声爆炸,竹城的城墙受到了损坏。只不过“竹城要塞”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它修筑的是极结实的。它是由多层灌了碎石的竹管与沙袋组成的。想要炸塌,蒙古人还需要好好的努力才成。

但这时蒙古军队的猛攻,以及不时飞来的炮火,也让“华夏军”产生了相当的伤亡。大片的箭枝在天空里不时落下来,炮弹也飞到城墙之后。城头上头顶的顶棚,也有被对方的“飞燕III型弩炮”炸中的。看着这一切,菲琳暗暗发急。

“怎么还不让我们射击呢?”

她指挥的是成片的简易竹火箭,这是用来覆盖射击的武器。虽然它的威力并不太大,但胜在数量非常多。而穆克,此刻的打算,依然是大量消耗敌军,为了未来的总体解决打好基础。

就在城头上,因为蒙古军搭上云梯,压力大增的时候。这时那些新式武器,开始发挥出它们的作用。前面说过,那种使用火药的“密集阵”,在这时开始射击,最初的射击不过是向近处的蒙古军发动攻击。密集枪弹,的效果并不明显。可随着一次次射击,越是向后射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