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1/4页)

“我觉得不必担心这个,盛处长也不会一味的寻求强势,十三处制约着奇门门派,反过来,奇门门派也制约着十三处,现在十三处的内部被各大门派渗透把持也未必就是好事,特别是会让政府有强烈的危机感,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十三处独立起来,成为带领小门派和散修的领导者,与各大门派形成一个制约机制。”

“哦?你是这样看的?你的立场呢?”清玄很感兴趣的追问道。

“我?我本来应该站在散修和小门派的立场上,但是,我长生观跟崂山派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是以一个守护者的立场来看问题。再说了,有你们这些前辈在,我也就是看看热闹罢了。”

“你的意见大家会重视的,作为守护者的一员,任何一个人的意见都不会被忽视。好吧,既然你对这个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就说说你感兴趣的东西。”

谢军用力点了点头,收回四处乱看的目光,眼神灼灼的盯着清玄道长。”说说你时祖文的想法吧。

谢军兴奋的将身体朝前凑了凑,语气略显急促的说道:”好!您上次跟我说过关于元祖和先祖的事情,元祖暂且不提,那个太久远而不可考了,我们说说先祖。从您提到的内容里,可以看出先祖是外来者,而且是一个拥有跨越空间能力的强大外来文明,这点您同意吧?”

“或者不是外来者,而是地球的前辈!”

清玄道长提出另一个说法,二次文明说也是地球文明的一个主流说法之一,谢军自然也知道。

“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肯定有着先进的文明,自然也会有着更完善的文字,而先祖到来之后,带领我们的祖先踏上进化之路,没有理由不使用他们先进的文明来影响我们的祖先,语言文字更是文明传授的主要工具。”

谢军拿起有些凉的茶水,咕嘟一下灌了下去,兴奋的准备接着说下去。清玄道长却慢悠悠的插嘴道:“也许,先祖到来的人很少呢?

所以文明传授的进度很慢,直到他们离去为止,对地球文明的进化影响还不是很大。”

“这个可以考虑,我也觉得他们对地球文明的引领效率很低,也许这个是有意为之,他们需要时间来观察效果,或者地球人很难适应他们的文明道路,或者他们不想这么快就将文明扩散开来,或者他们希望地球能发展处自己特色的文明道路等等,总之,他们是在有限度的、有节制的扩散他们的文明,所以,当他们准备撤离时,很简单就将所有已经初步掌握了他们文明的地球人带走了,剩下知道他们存在的地球人,应该是属于边缘人群。”

清玄道长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谢军的说法,其实谢军的这个说法并不新鲜,这么多年下来,对先祖和地球祖先的猜测什么设想都有,谢军的设想已经很实在了,一点也不稀奇。

“这个结论并不让人愉快,不过很有道理,你接着说。”

谢军抿了抿嘴,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关于地球祖先属于被放弃的边缘人群谢军一点也不会觉得不愉快,都是同样的人种,拥有同样的潜力,这些人被留下可能只因为十分客观的原因,并非是有什么严重的生理或者心理缺陷,成为被抛弃的罪人或者可怜虫。

“当先祖带着我们祖先中优秀的一群离开之后,地球的文明进化陷入了停顿,但是,口口相传的传说还在,于是,处于文明边缘地带的祖先们开始寻找先祖建立的基地,我觉得,那些基地其实就是洞天,我们可以认为,洞天的存在就像城堡一样,为了保护居住在洞天里的人免受侵害,要知道当时地球上可是猛兽横行的时代。”

清玄道长心里微微一动,接口说道:“那么接下来,有的祖先找到了洞天,有的没有找到,于是开始各自的发展,由于交通的问题,由于贤愚不肖,我们这些祖先们的文明开始走向不同的方向。”

“对!还有扩散,从洞天中获取的典籍被重新的解读,然后慢慢的扩散。其实这个阶段,华夏的文明属于一种重新发展的过程,这也能够说明为何华夏的文明几乎都是源自《易》,很可能《易》是先于华夏文明存在的,这点从小沩山洞天发现的石刻’就可以证实,这篇石刻是第一篇,体现着它启迪文明的地位。”

清玄道长默默的点头,谢军的说法中虽然还有不少的疑点,但是整个轮廓却是很丰满和有说服力的,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那篇祖文写就的《易》,虽然出现的文字不是很多,但是祖文是一种完善的文字已经被文字研究专家证实了,虽然那些文字看起来很原始。

“所以现在有两个重要的方向需要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