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这个小小的胜利,让日本这个小帝国知道清朝不足畏矣!

1879年4月,日本进而吞并琉球,将之更名为冲绳县。清廷苦于自己海军实力不足,加上因伊犁问题和沙俄局势紧张,难以应付两场战争,只能置琉球国王的“泣血求助”于不顾,甩手不管。从此,琉球便被日本窃为己有,即现在的冲绳县(如今也是驻日美军的主要基地)。受此刺激,清廷开始在欧洲采购铁甲舰以建设北洋舰队,此是后话。

台湾的事情刚完,日本人又在朝鲜惹下事端。早在光绪元年(1875年)秋,日本兵舰闯入朝鲜江华岛,逼迫朝鲜签约。当时,日本人考虑到朝鲜和中国的特殊关系,派人到总理衙门问朝鲜是否中国属国,若为属国,则由中国来主持朝鲜通商之事。

当时总理衙门的大臣们,大都是些土包子,一没学过国际关系,二不懂国际法,三是为了省事,居然答说:“朝鲜虽我藩属,而内政外交,听其自主,我朝向不与闻。”日本人听后,冷笑而去。1876年春,日本和朝鲜签订条约,认定朝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并在仁川、元山两地开埠通商。对此,清廷视之漠然。

当时的朝鲜也有新旧党之分。1863年朝鲜国王死的时候,没有留下后代,由旁系大院君的次子李熙继任。由于李熙的年龄尚小,便由其生父大院君摄政十年。大院君是个排外守旧的人,看不惯新事务,极其讨厌和洋人打交道。十年后,国王李熙亲政,娶了个王妃闵氏。和大院君相反的是,闵氏却是个喜好新鲜事务的亲日派,国王李熙很是受她影响。但由于大院君执政时间较长,朝鲜小朝廷就形成了新旧两党。这一点,和后来戊戌变法时的帝后两党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

日本人趁着两党相争的机会,在朝鲜内部竭力培植亲日势力。这些举动,引起了大院君等守旧派的警觉,结果在1882年的夏天,朝鲜兵士因为军饷问题向大院君投诉的时候,大院君便煽动说,造成你们停发军饷的原因是闵王妃和日本人,你们去杀了他们,我到时自然给你们做主。

这些朝鲜士兵本来就讨厌日本人平时的飞扬跋扈,既有大院君替他们撑腰,便开始冲击日本大使馆和闵王妃的家族场所,一时间局势失控,这就是所谓的“壬午兵变”。

“壬午兵变”中,日本使馆被毁,馆员被杀,日本天皇得知后便派出兵舰和陆军1000多人前去报复。清廷听说日本人出兵朝鲜,也赶紧派兵前往朝鲜去控制局面,结果罪魁祸首大院君被清军捉拿,后被送到天津软禁了三年。朝鲜向日本赔罪并答应赔偿日本抚恤费后,“壬午兵变”才告结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884年12月,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策动并帮助朝鲜亲日势力开化党突然发动“甲申政变”,一夜间扑杀了多名守旧派大臣,并入宫胁迫国王下诏革新。事变发生后,朝鲜臣民恳求中国出兵平乱。于是,袁世凯率兵两千,随同朝鲜勤王兵攻入王宫解救了国王。日本公使竹添见势不可为,赶紧自焚使馆,连夜潜逃。结果这个短命的政变不到一周就宣告失败。###中,开化党人或被杀,或逃亡日本。

由于当时中国和日本都派了军队到朝鲜,双方相持不下。对峙中,日本人看到清军实力比较强大,且朝鲜国王已经被控制到了清军手中,权衡再三后决定用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1885年春,伊藤博文作为全权大使来到天津谈判并签订了《天津条约》,日本取得了和中国同时向朝鲜派兵的权利。这个重大纰漏,为后来的中日战争埋下了祸根。

据说,李鸿章接待伊藤博文很是倨傲,伊藤博文后来屡屡提及受此屈辱,深以为恨。但谁又知道,十年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在《马关条约》的谈判中,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却完全换了个位置,轮到李鸿章被日本人羞辱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新帝国摸了老帝国的屁股(3)

此后的几年中,东亚地区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日本却开始加速发展军事力量,要和天朝争夺东亚霸权。19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每年将本国百分之六十的财政收入用来发展海陆军,连明治天皇也每年从宫廷经费中节省出30万元,并要求文武百官拿出百分之十的薪金,用来购买海军战舰,一时间日本人被鼓噪得狼血沸腾,俨然成为一个极为凶悍危险的军国主义国家。

反观当时的清廷,虽然也搞了数十年的洋务运动,但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的覆没,让国人极为震惊。慈禧太后狠狠心,决定花血本来打造新的北洋舰队。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后,拥有了两千吨位以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