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 (第1/4页)

忻挥衅渌�4嫱旰玫慕ㄖ��

按照星盟官方数据,“伽马…3”的太空环境很奇怪,中央恒星在无序性不完全燃烧,以它1。5倍太阳质量的体积,应该有更多行星才对。但叫人奇怪的是,“伽马…3”恒星系统只有“格里兰”这一颗行星,而且距离中央恒星相当遥远。

依照“欧米伽…2”恒星系统“索尔纳”行星上那座观察站获取的情报,人类科学界所谓的“不完全燃烧”其实是因为恒星外围的戴森球系统在大战中损毁,小部分成为游荡于太空的废墟,剩余部分则留在原位,遮住“伽马…3”大部分区域,这才出现不完全燃烧现象。

唐方曾为此咨询过艾玛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光子也是一种微观粒子。当它从恒星射出,接触物体的时候将不可避免的把自身动能传递出去。一颗光子的力量很弱,但是许许多多的光子累加在一起,便会对目标物体产生一定压力,称之为光压,人类早期为探索太空制造的太阳帆便是利用光压推进的宇宙飞船。

围绕“伽马…3”的戴森球系统半径达10k万公里级。可想而知它的球体面积有多大,当它出现破损时,完整部分受到光压推动,必然导致整个系统脱离原有轨道,按道理讲。它早就应该与“伽马…3”相撞,然后彻底损坏,成为巨大的金属垃圾越去越远,或是成为“伽马…3”的一颗人造行星。

艾玛对此也没有确凿答案,只能通过数据分析,勉强给出一个近似合理的解释,“伽马…3”外面的戴森球能够通过自转的方式化解表面受到的不均衡光压,从而保持自身位置不变,对于远方的人来说,将观测到无序性的光爆发。

上述情况结合在一起,便造成无序性不完全燃烧现象。

正想着事情,感觉眼前青光一闪,急抬头打量,才发现已经离开笼罩大殿的生态立场,进入外部空间。

直到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伽马…3”的“阿什托兰多”大殿毫发无损,原来他所在的位置并非“格里兰”,而是在“格里兰”周围小行星带内一颗小行星上,因为目标小且隐蔽,自然便降低了遭遇攻击的风险。

“哇,好大一颗行星。”

通讯器里传来芙蕾雅的惊呼,唐方扭头望去,从右侧小行星群的间隙可以看到“格里兰”巨大的阴影。

它的体积很大,足有地球的4倍,并伴随时间的推移继续增加,这是因为在“风暴之眼”与“格里兰”的双重潮汐力撕扯下,一些小行星会四分五裂,被行星引力俘获落到地面,还有一些小行星会整个砸进地层,令“格里兰”的体型持续膨胀。

或许再过不久,2人立足的这颗小行星也将成为“格里兰”的一部分。

他还注意到小行星上并非只有“阿什托兰多”大殿这一栋建筑,据此1km的地方有一座小码头,只有寥寥二十几个泊位,最长的不过200米,想来并非军事设施,而是专门运输人员的客运设施。

既然这里有现成的伊普西龙穿梭机,自然犯不着召唤大力神运输机,于是招呼芙蕾雅跟上,当先一步朝前方客运码头走去。

搭乘升降平台进入码头机库,挑选出一架比银月穿梭机略大的碟形飞行器,接通灵能火焰,设定好航向,离开小行星带往“格里兰”飞去。

至高空轨道时,唐方放出3台侦测器对行星表面与地壳进行深度扫描,以确认有无完整的伊普西龙遗迹。

15分钟后,艾玛反馈给他一则消息,“格里兰”上有5座伊普西龙遗迹,其中包括1座体长超过200公里的空间站,不过可惜的是,这些遗迹都已在小行星撞击地面过程中损毁、掩埋,沦为一片片废墟。

这让他有些遗憾。“格里兰”周围只有零星的飞行器残骸,说明这里几乎没有被战火波及,可惜本应完整的伊普西龙遗迹却尽数毁在小行星的撞击下,实在叫人唏嘘。

穿梭机脱离行星引力范围后调整航向至戴森球系统所在区域,由于“伽马…3”的次元风暴已经消散,唐方启动曲速引擎。穿梭机一闪而逝,再出现时已经到达破损的戴森球附近。

这个体积堪比红巨星的大家伙以缓慢的速度旋转着,有些地方竟还往外间歇性喷射出一道道光火,根据侦测器拍摄的近景画面,竟是一组组巨大的等离子推进器。

原来戴森球系统之所以没有偏离轨道,除自转因素外,还有推进器的作用。

唐方很兴奋,因为眼前的一幕充分说明戴森球还“活着”,不仅内表面有能量转化现象。外表面的推进器还在按照系统芯核的指示调整各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