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衙门口,周恒又正了正衣裳。这个魂牵梦绕的衙门终于要接纳他了,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文书,只要肯努力,一步一步的熬,参加三年以后的考试,他就可以飞黄腾达。

他不是官宦子弟,无法参加“春铨”,家中都快揭不开锅,唯有暂且申请放官,只待三年后再参加考试。

衙门口朝南,周恒“蹬蹬蹬”的几步特有信心的就走上了台阶子。一路无阻拦,直奔衙门的后堂。

说来也怪,这衙门里静悄悄,到让周恒有点发慌。本来嘛,他就是有些紧张的,手心里出了冷汗,也不知道擦,脸上虽没显露怯色,但目光却流露出一丝的不安。

周恒愣神的功夫,刘师爷走了过来。这师爷他是认得的,连忙上前作揖,掏出了信,师爷看后,便带着他去见了县太爷。

县太爷孙大人正在会客,来的不是外人,是临安的县令王大人。二人本是同窗,又是同年,再加上京兆距离临安并不远,所以二人经常来往。

周恒头一天来工作,县太爷心情挺好,索性就制备一桌子酒席,令周恒陪客,算刘师爷在内的四个人一同吃了一顿便饭。

集锦堂的生意越做越差,买布的少的比门口的麻雀还要少。宋可人听着小娥汇报,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这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是方家老号,她忽略了集锦堂,没想到这一下子竟然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小娥看了一眼宋可人的脸,趁着没人虚弱的说了一句:“当家的,不然……不然关了吧!”

“放屁!就算是死磕,咱也要磕下去!”宋可人怒道。

小娥吐了吐舌头,头一回见宋可人发这么大的脾气。宋可人站起身,背过手来回的踱了几步,转过头来,恶狠狠的看着小娥。

“偷偷的放下话去,将咱们家的库存布料原价往外放,东街的孙老板家,你去说!”宋可人说道。

小娥一愣,大惊失色,慌张的说:“当家的这……”

“你按照我的吩咐去做便是了!”宋可人道。

正当宋可人想要拉拢孙老板与方贵和打个持久战的时候,方贵和自然也没闲着。宋可人成了方家的大当家的这马子事儿她早就知道了,心里那个羡慕嫉妒恨就别提了。

那一日,方贵和的探子来报,说是宋可人进了集锦堂。方贵和冷笑一声,心说你终于回来了,等的我好苦。原来,这方贵和为了给宋可人点颜色看看,每日派探子在集锦堂门前守候,只要一等宋可人进门,便立即有人回报。

方贵和命人包两盒子点心,自此开了这绸缎庄,她的点心生意一天不如一天。集锦堂驱逐了孙吉糕点,如今只剩下了一个门脸,又由于失去了县太爷这个靠山,再加之点心卖的又贵,所以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当然,就算是不咋地,那也算是点心。包好了点心,备好了车,方贵和换了件新鲜点的褂子,便上了车。

“奶奶,去哪儿?”赶车的车夫问。

方贵和微微一笑,伸手弹了弹衣服上的灰尘,阴阳怪气的说:“去哪儿?去方家!”

车夫一下子就懵了,半天都没敢动。方贵和看了丫鬟一眼,丫鬟伸手挑开门脸,轻轻的拍了车夫的脑门儿一巴掌,嗔道:“傻东西,去方少爷的家!”

“方少爷不是……”车夫纳闷儿。

“啪”的一声,这一巴掌明显比刚才那一巴掌要重的多。丫鬟的杏眼立即瞪圆了,骂道:“让你去你就去,哪儿那么多的废话?不然,赶明儿你来当家得了!”

方家的小花园里,赵姨娘躲在一棵树下纳凉。今年这天气格外的怪,热得要死。屋子里像个蒸锅,外面竟比屋子里还要凉快。小柔在赵姨娘的身后打扇,赵姨娘颇有兴致的看着这小花园。

小花园不大,在她眼睛里甚至有点小。就是几棵树,一个小小的比水缸大不了多少的池塘,池塘里有几条小拇指长的小鱼,一棵雪白的睡莲。这都是方少文过去布置的,他喜欢莲,大约是沾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习气。

院子里的树倒是长得挺大,殊不知却犯了风水学上的大忌。大树下是一个小小的石桌,桌子旁是两张秀墩。

赵姨娘不明白方少文为啥只弄两张秀墩而不是四张,她也懒得去弄明白这回事儿。眼下她脑满子里都琢磨着如何从宋可人手中夺回失去的财产,也就是这时,丫鬟来报:“姑奶奶来了!”

她认识的姑奶奶里只有方贵和一个人,赵姨娘不觉的放下了手中的扇子。

“她来做什么?只说我不在。”赵姨娘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