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等到高宗驾崩,武后顺理成章的就成了大唐的实际掌权者,但掌权归掌权,她离皇帝宝座的距离还是有万里之遥。

古来太后掌权的例子有,比如西汉的吕后,但人家毕竟是有实无名,当时天下一直都还是姓刘的。但武后这回可是想把“实”和“名”都一并要了。可想,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一个女人要当皇帝,要改朝换代,光靠一帮朝堂势力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同,至少不要反对吧,但要天下的大老爷们甘心臣服于一个女人脚下,谈何容易?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老天爷”适时现身来给自已撑腰(比如说天上掉下块圣石什么的),让“老天爷”为自已“作主”,发表“声明”说武太后要当皇帝,这可是上天的旨意,你们一个个不得反对!反对就是逆天,情节比欺君还恶劣。

这种招儿在今天看来当然是弱智得不行,但在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封建社会,这种招儿往往又是最管用的。武后之所以能顺利登基,除了雄才大略,还和她深谙此道不无关系。

所以,正是出于这种实际的政治需要,紫云轩就应运而生了。

话说紫云轩中有一位李仙姑,除了专门负责给武则天传递“上天意旨”,她暗地里还利用武则天的支持偷偷的扩充自已的势力,她私自成立了一个素心教,收了数百名清秀聪慧的女童作为开教之基,这些女童之中有一位最漂亮最聪明的,李仙姑特别喜欢,还亲自为她起了个名字:黎仙。并把平生所学尽传于她。

后来,李仙姑染重疾,临终把教主之位传予黎仙,嘱其须尽力光大圣教。黎仙其时二七不到,但凭着绝顶聪明非凡才干,很快就得到了武后的赏识,素心教也因此逐渐壮大。

690年,武则天终于登极称帝,实现从“后”升“皇”的多年宿愿,并去唐改国号为大周。

有天,武皇做了一个奇梦,梦见自已飞到了一座风景优美的海岛,并与岛上众仙饮酒赋诗,玩儿得是好不开怀。临别时,一位老神仙指着一块白玉石碑对武皇说:此岛尚无名,请陛下赐之。武皇思考一阵,便颇有感触道:人生百十载,唯求心无忧。刚言毕,白玉石碑上便神奇的显现了“无忧”二字。众仙见了抚掌大笑,齐声唱道:小仙禀陛下,此岛名无忧,待到百年后,莫忘复来游。

武皇醒来之后。急传黎仙进宫为其解梦。黎仙推算一番之后禀报:陛下此梦非虚。乃上天告示陛下。陛下在世为帝皇。身后成佛仙

总之。黎仙是大唱了一番赞歌吧。最后。她还自请出海为武皇寻觅仙岛。武皇欣然准之。

其实无独有偶。黎仙在几年前就随先主李仙姑出过海。她们无意中到了一座风景优美地海岛。岛上就真地有一块刻有“无忧”二字地白玉石碑。但年代来历不详。当时李仙姑就说过:此岛藏有仙源。非凡地也。

现在武皇刚好梦见一个叫无忧岛地海岛。不正好可以拿那个无忧岛邀功吗?

于是。黎仙率教众乘一支庞大华丽地船队。装模作样地在大海转悠了大半年之后。回去复旨。向武皇报告无忧岛已经找到。并极力怂恿武皇在无忧岛建陵。好应上天告示。在无忧岛飞升成仙。同时也可佑大周基业万年长盛。

大家可能会奇怪了。为什么黎仙要极力怂恿武皇建陵无忧呢?理由简单。就一个字:钱。

如果武皇真在无忧岛建陵的话,那肯定会让黎仙总督工程。皇帝建陵,那是得花掉金山银海的国家级工程啊。到时只要处处来个“雁过拨毛”,这样积累下来的银子就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只要钱袋子充实了,还怕圣教光大不起来吗?

但在海岛建陵,就意味四面环水,无依无靠。这明显违背了“前瞻后靠”的风水铁律,一般的皇帝肯定是不干的。除非,这个皇帝是武则天。

武则天虽然是政治动物,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浪漫情怀的人。大家想,武则天能以一个“妇道人家”登上天下之主的位置。其胸怀和想象力必定是常人望尘莫及的。那她选择身后长安孤岛,也就不足为怪了,何况,还有成佛成仙的诱惑在先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武则天终于决定,把身后万年交付于无忧岛。她从全国各地征集了上万的能工巧匠,加上各种役夫,共计二十余万人。同时,还从禁军中抽派了一名羽林将军以及五百精锐羽林卫长驻无忧岛,此举一是监视黎仙,二是防止建陵工匠不堪艰辛而发生哗变。

就这样,无忧岛皇陵正式破土动工,当工匠们挖到了约四五丈深时,竟发现下面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黄石矿脉,其矿石色黄如金,质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