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引言(1)

阅兵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内涵的概念,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阅兵活动源于周武王,“观兵以威诸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阅兵,新中国成立后举行过13次阅兵活动。让我们共同来回眸开国大典上的那次神圣大阅兵吧!

漫谈阅兵

阅兵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内涵的概念,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阅兵活动源于周武王,“观兵以威诸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阅兵,新中国成立后举行过13次阅兵活动。让我们共同来回眸开国大典上的那次神圣大阅兵吧!

说起来,那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儿。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在驻晋南的一个炮兵团里,我面对高昂耸立的榴弹炮,###了好久好久。电影《南征北战》里,打得敌张军长攥着报话机直叫“拉兄弟一把”的,不就是眼前这种火炮么?暗自庆幸如今有了与火炮“亲密接触”的机会,写家信时总不忘说说我们的榴弹炮,觉得底气儿十足。训练感到困乏时,也总会抬头望望那昂首挺胸的火炮,觉得立马就有了精气神。连长说,你们铆着劲儿训练吧,结束时师长要来阅兵,到时可别给我出洋相。他还给我们讲了一个苏军红场阅兵的故事。

1941年10月下旬,正值莫斯科会战的关键时刻。

180万德军,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万多门大炮和迫击炮,兵临莫斯科城下,眼看着首都就要沦陷。为了鼓舞士气、扭转战局,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阅兵!时间就定在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节”。

此时,莫斯科处在慌乱的撤退之中,全城烟雾缭绕,没有人会想到要在这个危急时刻进行阅兵。

有人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听岔了,小心谨慎地询问斯大林。斯大林毅然决然地说:“是的,要举行阅兵式。这不仅会对莫斯科市民,而且还会对全军和全国起到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

11月7日清晨,纷纷扬扬的大雪把莫斯科的大街小巷染得雪白,市中心的红场银装素裹。

阅兵式如期在大雪中举行。

坦克、大炮、汽车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受阅指战员庄严肃立,双肩和后背都披上了一层雪。全体将士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斯大林从阅兵台上传出的声音:

“红军和红海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男女游击队员同志们!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处在德国侵略者压迫下的欧洲被奴役的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

讲话时斯大林很激动,他心灵深处意识到在即将来临的殊死搏斗时刻举行的这次阅兵的特殊意义。接着,他向那些直接从红场开赴战场的士兵说道:“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将不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的战争、正义的战争。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者! ”

引言(2)

最后,斯大林声音高亢地说,希特勒德国一定会由于其罪行累累而崩溃。“德国侵略者想对苏联各族人民进行歼灭战。好吧,既然德国人想进行歼灭战,他们就一定会得到歼灭战。今后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侵入我们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

伴随着斯大林的讲话,革命歌曲响彻云霄,口号声、欢呼声连成一片。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迈着雄健的步伐从红场列宁墓前走过,接受了斯大林的检阅,随后就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

红场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苏联迅速扭转了苏德战争的局势,最终不仅将德军赶出苏联,而且还将红旗插上了柏林德国国会大厦。

“阅兵”居然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我听完连长讲的故事,不止一次的考问自己。当然,我们的那次阅兵是不能与红场阅兵同日而语的。但从那个时候起,“阅兵”这个词儿就在脑子里扎下了根,常萦系于脑际、畅想于笔下。“兵龄”进入“而立”之年后,对“阅兵”词义的了解也愈加丰盈和厚实。

其实,“阅兵”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内涵的概念。它与军队的产生相一致,与武器的发展相伴随,与人类的战争史相联系,源远流长。

公元前,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便有了阅兵活动的记载。18世纪以后,西欧等国广泛普及阅兵活动。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法国统帅拿破仑等,都善于在战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