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ong the countries),沈仁道教授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沈仁道学而优则仕,后来任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1990年8月,我是罕见的“主战派”,与“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的主旋律严重不符。当时持这一观点的,还有我北大国政系的同学穆小枫,他爸爸是时任新华社社长的穆青。北大赋予我“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所以面对中央委员我也决不哆嗦。穆青和蔼可信,人称穆老头,他几次找我,说要“听鸭子讲真话”。我童言无忌,与那些看上面眼色的“官员记者”和封疆大吏完全不同。

穆青记者出身,报道过焦裕禄,对我超乎常人的“疯话”一贯欣赏。早在1987年,穆老头就让主管业务的副社长郭超人对我实施特殊政策,批准我装备无线电话,随时调用新华社的奔驰车,拍内参照片,要求我当好耳目喉舌。现在的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陆小华,多次和我一起冒险尝试新的新闻采集方式。如果没有穆老头,就没有我的今天。

2003年穆老头病逝,我正一个人开着大吉普,从印度出发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达西宁时,新华社青海分社总编马千里给我看《前进报》,我才知道穆老头死了。1988年我在秦岭拍到野生大熊猫后,穆老头专门让我给他演示我拍的大熊猫幻灯,并把这批照片卖给美国,出版了《大熊猫的神秘世界》,在纽约有英、法、德三种版本。接着,穆青派我和马千里进可可西里采访,使新华社早在1990年就拥有最权威的可可西里综合资料。

老鸭觉得,穆青这辈子当了很多年新华社社长并不稀奇,中国不缺中央委员,有的是退休部长。穆老头这辈子有三件事显示出他人格的伟大:一是年轻时,娶了续范亭将军的女儿,生了一帮好孩子;二是中年时,写了共产党最优秀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至今无人超越;三是在晚年,他“把摄影变成新华社的一个翅膀”,把我当成摄影翅膀的“大条”弄进新华社。大条学名“主羽”,是飞禽展翅举升的力量所在。如信鸽翅膀有12根大条,也叫12根主羽,信鸽靠这12根大条展翅高飞。大条缺损的信鸽飞不起来,更飞不远。我就是穆青的“大条”。

按今天的标准,我肯定不是好记者,肯定有人会说我:“你怎么那么不开放啊?你看人家CNN!”是啊,此前,CNN还没人知道呢。1989年春节,CNN才开始在北京瞎转悠,美联社、路透社都懒得理它。1990年,我从北京天安门转战巴格达解放广场,身上带有浓厚的历史烙印,人民觉得我及格。

1991年1月,海湾战争爆发。我单枪匹马从伊拉克到以色列,再从以色列回到伊拉克,是唯一往返交战双方的摄影记者。我在海湾战争的炮火下过了三十岁生日,“三十而立”,到此为止,我一直考试及格,成绩优异。

海湾战争使我再次获新华社通报表扬,破格晋升一级工资,我的标准相上了1991年2月3日的《人民日报》,还有新华社的《前进报》……我成为当时新华社最年轻的主任记者。“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 这是党和国家对我的肯定,是我的民族对我的肯定。政府给我涨一级工资,因为我超额完成了任务。

从此我更爱新华社,更爱我的国家。他给像我这样有野心、肯玩儿命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1996年,我到美国探亲,不肯继承家族的唐氏农场,因为我一直为我的考试成绩骄傲。活着的新华社记者,大头像能上《人民日报》,空前绝后。当时新华社不允许“涉外婚姻”,我又不肯离开新华社,为此弄丢一个风情万种的台湾女朋友。2000年,我自费第五次重返巴格达,刺探封锁下的伊拉克内幕。《人民日报》又宣传了我一次,可这次没登我的大头像。

新闻时代的旧事(9)

好多年之后,我政法大学的同事、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会议处处长陈佐夫告诉我,海湾战争爆发那天,中央顾问委员会开会,穆青站起来慷慨激昂:“你看,打起来了吧!幸亏在巴格达的中国人全撤出来了。《北京晚报》头条《邻近摊牌的巴格达》就是唐老鸭写的。唐老鸭是我儿子的北大同学。”许多老同志由此知道“新华社有只唐老鸭”。

人生就是阴阳太极图,是数学中的正弦曲线

考试到了巅峰,就该不及格了。阿甘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老鸭说人生就是阴阳太极图,就是数学中的正弦曲线。一个人不能老得好处,月盈则亏。我的前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