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责政界的腐败,所以并不能把〃波旁派〃归为共和党中的左派。在民主党人偶尔真正入主白宫的时候,通常都是一名〃波旁派〃:从南北战争到1912年伍德罗·威尔逊赢得竞选,这段时间里唯一当选总统的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就是个〃波旁派〃;而且那些有望问鼎总统宝座的民主党人通常也是〃波旁派〃,如1876年的塞缪尔·蒂尔登(Samuel Tilden)。

→虹→桥→书→吧→BOOK。

第12节:长镀金年代(5)

在这样一个国家,单从人数上考虑,向富人征税、帮助穷人的要求本应取得一呼百应的效果,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保守派长期主宰国家的局面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这些因素在今日的政界也都十分常见,不过在当时的表现更为夸张。

首先,当时许多美国工人被有效地剥夺了投票权。在1910年,将近14%的成年男性是未归化的移民,所以不能投票;同时南方的黑人也因〃吉姆·克劳法〃而被有效地剥夺了投票权。除移民与黑人外,其余人口的约四分之一(而且大体上是最穷的四分之一)完全被隔离在政治进程之外。我们在本书的后面还将看到,由于大规模的非法移民与黑人中持续的低投票率,当今的美国又出现了投票权遭剥夺的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是系统性压制投票的做法,虽与〃吉姆·克劳法〃年代相比,其手法要隐晦得多,但在势均力敌的选举中,这种做法仍会主宰乾坤。

另一个因素是竞选资金。资金的作用在1896年大选中表现地最为明显。那次选举可谓是在南北战争与1932年之间,挑战统治美国的经济精英的人唯一一次真正有可能入主白宫。富人担心威廉·布莱安(William Jennings Bryan)上台后会实施不利于他们的举措,于是采取行动……不是将他钉死在金十字架上,而是用金钱的洪流冲垮他。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1896年的竞选花了335万美元,几乎是1892年共和党竞选开支的两倍,比布莱安手中的财力多四倍。而且别忘了,在1896年300万美元可是一大笔钱:按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来算,相当于今天的30多亿美元,是布什2004年竞选开销的五倍。1896年两党如此悬殊的财力确属例外,但通常共和党人都拥有巨大的资金优势。从南北战争到1912年伍德罗·威尔逊当选,民主党人只有三次在财力上大体可与之匹敌,一次是1876年的大选,当时民主党人蒂尔登实际上赢得了普选(选举团投票的结果被窃取了,双方达成了一项交易,拉塞福德·海斯(Rutherford B。 Hayes)获得白宫,交换条件是他承诺从南方撤出联邦军),另两次就是格罗弗·克利夫兰在1884年和1892年的胜选。并非偶然的是,蒂尔登和克里夫兰都是〃波旁民主党人〃。民主党的提名人若不是〃波旁派〃,对方的竞选经费就总会压过他两倍左右。

最后一个因素是无处不在的选举造假。两党都这么做,其方式多种多样。在〃镀金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匿名投票的情形很少:选民大都使用两党自印的选票,所以从大小和颜色就能判断这些选票的种类。因此贿选是方便可行……很容易就能确定所投选票其实是买来的……也很流行。1888年《纽约时报》得到了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司库威廉·达德利(William Dudley)寄给印第安纳州共和党各县主席的一封信。该信部分内容如下:

▲BOOK。▲虹桥▲书吧▲

第13节:长镀金年代(6)

贵委员会必从休斯顿主席处获取必要援助,以确保我方摇摆不定、犹疑不决之选民……将摇摆者分为五人一组,每组置一可信人士为其统领,辅以必需之资金,务必令其确保人人上阵,并投我方之选票。

正如《纽约时报》社论所写的,这封信是〃直言不讳地怂恿犯罪……是指导印第安纳州共和党贿选者与贿赂团伙的正式手册〃。这并不稀奇。其实有理由相信,〃镀金年代〃的高选民投票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上的诱惑。很明显,贿选现象在摇摆州最普遍:一项为人广泛传述的估算认为,在〃镀金年代〃和〃进步时代〃,多达三分之一的新泽西州选民(当时该州经常摇摆不定)常能一手投票、一手拿现金。

多报选票的情况也很普遍,而且不限于城市政治操控集团主宰的地区。不过多报选票者大都有羞耻心,不敢像威廉·特威德(William Marcy Tw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