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预经济的常见理由之一,即这势必导致同样大规模的腐败,与事实并不相符。回头来看,〃新政〃施行之清正廉明令人惊叹。在罗斯福主持下联邦开支大增,包括〃工作促进署〃(WPA)的开支,该署对这笔钱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新政〃前被民众广泛视为腐败的公共救济活动,其形象在后来确实大大改观。

〃新政〃的清廉并非偶然。〃新政〃官员近乎偏执地检查自己的项目,使之免受腐败沾染。罗斯福特地设立了一个强有力的〃进展调查部〃,调查WPA中被举报的不法行为。结果证明这个单位的工作确实高效,后来国会的一项调查也未发现任何被遗漏的严重违规行为。

如此尽心竭力地保持政府的诚信,与其说反映了罗斯福的个人品德,不如说反映了一种政治上的需要。罗斯福的执政使命就是要展示,政府积极行动会收到成效。为使人信服这一使命,他需要保持政绩的廉明,他也的确做到了。

还有一件事。虽说美国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为展示政府的效率而事先策划好的,但战时经历确实绝好地证明了政府的高效。美国政府证明自己既能打一场全球性战争,又能主持大局,大规模地动员国家资源。从此,保守派人士就很难再宣称政府什么事都办不好了。

到了1948年,政府应积极介入经济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一理念在实施中使贫富差距大大缩小。旧观念认为,政府应当袖手旁观,罗斯福在1936年的麦迪逊广场花园演讲中将此讥刺为〃〃最冷漠的政府最好〃原则〃,在1948年,这种观点已沦落为奇谈怪论。

不过,若没有一个有影响的政治联盟做支撑,单单赢得理念斗争的胜利是不够的。事实上,美国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变化,政治重心向社会下层移动,那些受惠于〃大压缩〃、与延续相对平等的收入分配有利害关系的人,获得了更大的力量。

◇欢◇迎访◇问◇BOOK。◇

第34节:保守主义运动(1)

第六章 保守主义运动

恰恰就在艾森豪威尔为放低调门的、〃现代〃的共和党主义宣扬美德的时候,一种新型的保守派正在崭露头角。麦金利式的保守派先后与罗斯福和艾森豪威尔作战,他们传统、固步自封,而且最主要是年纪老迈。与老一辈不同,这些逐渐被称为〃新保守派〃的人年轻、咄咄逼人,而且深谙传媒之道。他们自认为是挑战上层建筑的局外人,但其实他们从一开始就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威廉·巴克利开其先河。他在1951年出的书《上帝和耶鲁人》(God and Man at Yale)中谴责耶鲁大学容留那些敌视或至少是怀疑基督教的教员,更不用说传授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教员了,这使他成为举国知名的人物。1955年他创办了《国家评论》杂志。

想要了解一下保守主义运动分子在学会规矩地讲话之前是什么腔调,早年的《国家评论》绝对值得一读。今天,美国右翼的头面人物都深通英国人所说的〃嘘狗政治〃(dog…whistle politics):他们以某种方式说一些取悦特定群体的话,使之仅仅传入目标群体的耳中,从而使他们的极端立场在公众看来不是那么明显。我们将在本章稍后看到,里根有本事不发出任何公然的种族主义论调,便向人展示他对种族主义的同情;我们还将在本书稍后看到,小布什惯于发出一些言语,在大多数美国人听起来至多不过稍显矫揉造作,但对于最极端的、虔诚的宗教激进分子而言,则是饱含深意。但在早年的《国家评论》里,其立场要明确得多。

1957年,该杂志发表了一篇社论,公开颂扬参议院的一次表决。他们相信,该表决有助于南方继续否定黑人选举权。

浮出水面的核心问题……这不是一个依议会规则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简单查查生而〃平等〃的美国公民所享权利的总目便能回答的问题……在于,南方的白人是否有权在其不占人数优势的地区采取一定的必要措施,以保持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清醒的回答是〃有权〃……白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权利,乃是因为目前而言他们是先进的种族……

《国家评论》相信,南方的预述是正确的。如果多数人的意愿是一种社会学上的返祖,那么阻挠多数人虽是不民主的,但也许是文明的。对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社会而言,宣示并遵行文明的准则,要比屈从于人数多数派的要求更为重要。有时,坚持少数派的意愿会变得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让步,而社会将退步;有时人数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