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今仍然保存完好。他甚至在参军时积攒了足够的钱,退伍后回到家乡用这笔钱开了一家诊所。他很热爱牙医这份职业,他退休的时候,还做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这些故事在后面的章节将更多地阐述。

。←虫←工←桥书←吧←

第16节:实践快乐(2)

战后,父亲仍然面临挑战,有时候他会钱包瘪瘪入不敷出,我们这几个孩子不怎么成器,他的健康情况也每况愈下,但爸爸仍然能够总是保持快乐的心情,90岁的生日时他还去打了高尔夫。父亲于91岁时去世,走的时候很安详。

父亲每天早晨都会兴奋地起床,感恩于自己还走在生命的旅途上。他是我第一个快乐的模范,也是本书的灵感源泉。在我19岁那年的一天,我问他有什么生活上的建议给我。他用两个字回答了我:快乐!

〃好!爸爸,〃我说,〃但是如何做到呢?〃

他没有回答我。快乐对于他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其他很多人拼命追求快乐,却还感到不快乐。

托马斯·杰弗逊是让我们〃追求〃快乐吗?

当我与人谈起快乐,他们常常会引用托马斯·杰弗逊《独立宣言》中的名句:〃是的,我想快乐,毕竟,每个人不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吗?〃

我们习惯于相信快乐是要通过追求去得到的。因此,就像狗儿追逐一块牛排一样,我们追逐着快乐,抓紧一切我们认为将带来快乐的东西。

后来,有一天,我发现了托马斯·杰弗逊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有一次,我与好友斯图尔特和琼·艾米莉搭乘飞机去参加一个会议,他们俩都是研究人类潜在动机的学界领袖。我们谈论起快乐的概念,我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斯图尔特转过头用他那迷人的奥地利口音对我说:〃玛西,你知道托马斯·杰弗逊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吗?〃

斯图尔特是《持久的成功》(Success Built to Last)一书的合著者,他懂得很多迷人而又费解的真理。他解释说,〃追求〃(pursue)这个词的常用含义并不是指〃追寻〃。1776年的时候,〃追求〃一样东西,意思就是坚持做那种活动,反复做,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这个解释的含义是多么不同啊!托马斯·杰弗逊,这个创建了美国的伟人,他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实践快乐,而不是去追求快乐,因为有时候费心的追求往往是徒劳的。

那么让我们停止追求快乐吧,我们要实践快乐。我们实践的方法就是养成新的习惯。

快乐者的习惯

快乐起点高的人和我们大多数平常人一样。他们并没有特殊的能量,多一颗心脏,或有洞穿事物的眼光,他们只是有着与我们不同的习惯而已,就是这么简单。心理学家说至少90%的行为是习惯使然。因此,要想变得更快乐,你需要审视自己的习惯。

有的书和节目会告诉你可以简单地下个决心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就可以了。只要你决定快乐,你就能快乐。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欢◇迎访◇问◇。◇

第17节:实践快乐(3)

你不能仅仅决定要快乐,就好比你不能下决心要成为伟大的钢琴家,然后你就能立即熟练掌握弹琴的技巧。你能做到的是,决定采取必要的步骤,例如练习弹琴或者听钢琴课,通过练习技巧,你能弹奏高难度的曲子或者进行表演。同理,你能通过练习快乐人士的习惯而获得快乐。

过去的一切习惯性思维和行为都会在大脑神经中形成记忆,就像唱片上的凹槽一样。当我们一次次想起或者采用某种方法,神经路径得到加强,凹槽就会加深,这很像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一样。不快乐的人倾向于形成较多的消极神经路径。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仅仅依靠决心就获得快乐!为了提高快乐起点,我们必须创建一些新的〃凹槽〃。

科学家过去认为一旦人成年以后,大脑的构造就已经相当稳固了,几乎无法再进行什么改变。但是,新的研究揭示了令人感到兴奋的信息:当人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感觉以及行动时,大脑会变化并重新构造。你不会注定一生都维持同一种消极的神经路径。杰出的大脑科学研究专家、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理查德·戴维森博士说:〃基于我们所了解的大脑神经可塑性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把快乐、同情等情绪当成一种技巧去练习,这其实和学习弹奏乐器或者打网球没什么区别……锻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