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朱宣没好脸色:“姨丈太客气了,妙姐儿是我的责任。”

三位姨娘一起过来给玉妙见礼,三个人跪倒在玉妙面前,四姨娘不肯说话,三姨娘说了话:“老爷特地带了我们来给大姑娘赔不是,大姑娘大人有大量,原谅我们平日里无知怠慢。”

玉妙就愣了,过了一会儿才回过头来看朱宣。

朱宣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欺负到我家里来了。

玉妙又看了看沈居安,沈居安现在已经知道来错了,面色尴尬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玉妙看了面前跪下磕头的三个姨娘,突然很难过。

“妙姐儿,过来。”朱宣压了压火气,让玉妙站到身边来,拉了她坐下来,对她柔声道:“表哥在,你尽管说。”

玉妙脸气得通红,看了面前安慰的朱宣,转过头来对三位姨娘道:“姨娘们今天很懂礼节。这样很好,既然来了就住几天吧。”

然后看了沈居安,从朱宣手中抽出了自己的手,站起来走过去给沈居安行礼道:“姨妈,表哥为了给父亲续弦,苦心挑选了几家。我都见过了,人品好,相貌也好,正要请父亲去。既然来了,就请父亲见一见。她们也不容易的,大老远的从京都,江左等地来到这里。父亲还要体谅姨妈,表哥的一片苦心才好。”

沈居安羞惭了,忙道:“好孩子,就听你的。”

玉妙这才走回来对朱宣行礼:“多谢表哥。”

朱宣拉她起来,心疼她,温和道:“妙姐儿这么客气的,来,坐下来,晚饭有没有吃好,还想什么吃,让人现做去。”

玉妙拉了朱宣的手,慢慢才露出了笑容,道:“我吃好了,那个李英华。。。。。。”

朱宣又不明白了,问她:“哪个李英华?”怎么又冒出来一个李英华。

玉妙想想笑了,原来自己猜错了,表哥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就笑道:“就是表哥带我去吃过饭的那家胡姬,她的中国名字叫李英华,她做的菜好吃得很。都夸了好吃。”

原来是这么个李英华,朱宣也一笑道:“我倒不知道她还有中国名字。”

沈居安听了他们说话,一时之间突然老泪纵横,女儿已经是人家的人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问罪

与玉妙在灯下闲闲的说了几句,本来天热,又刚心情激动,玉妙头上更沁出了汗珠。

朱宣倒了茶,让她就手里喝茶。旁边坐着的沈居安当然不敢说话。

跪在地上的三位姨娘还跪着,见两个人说话房里气氛和谐,正犹豫着是不是要站起来。

刚动了动身子,正在喂玉妙喝茶的朱宣扫了一旁站着的朱福,朱喜一眼。

朱福,朱喜立即走过来,一个脸上给了一个清脆的巴掌:“王爷驾前,不可失仪。”

打得三个姨娘傻了眼,四姨娘捂了脸心想我怎么会跟着她们来。

沈居安坐卧不安的,秀才出身总是懂些律法。

二姨娘,三姨娘掉了眼泪还想哭,朱福又是一声斥责:“不许哭!”

站在外面没有进来的朱禄心里乐死了,报报你们在沈家欺负我的仇。

四姨娘是垂了头跪着,再也不抬头了。三姨娘还想抬头看一看沈居安。又被斥责:“低头。”

二姨娘只觉得脸上疼痛,这一巴掌打是真不轻,老爷现在面前也没有一句话。她要是能抬起来头来看一看,就能看到沈居安也是吓得不轻。

他本来就是个谨慎的小生意人,没有什么大才智,才会在妻子去世后家里弄得一团糟;没有大见识,也会不考虑前后,在朱宣为他必姻时,还带了三个傻乎乎的姨娘来王府里来。

看了灯下轻抚了玉妙肩头的朱宣为玉妙喂茶,但是眼角已经带了三分杀气。沈居安觉得冷汗都下来了。

以前关于朱宣的种种传闻都浮上了心头。。。。。。就是皇上也对朱宣心存疑忌。偏又带得兵好,对吐蕃第一员猛将达玛之战,先前骂战坚守不出,一出就杀得达玛溃不成军。街头巷尾早就编成了书来说。

初封王时,人还存了个慢待他年青的心,第一年,就斩了几个贪吏,那一年人人心惊胆战,但有财政徇私,推出去就斩。这样不到一年时间,就把封地上的财政收到他自己的手里。

沈居安越想越害怕,自已是一介草民,现在看来,以后的家运都要看妙姐儿是不是受宠了。膝下还有一子,以后也要仰仗朱宣太多。

再看一眼玉妙还斜倚了朱宣身侧,喝完了茶只是怔怔的,眼前这些争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