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部分 (第1/4页)

郑贵妃娘娘怎么会生得出来一个傻蛋呢,高阳公主年少无知时,全是娇宠出来的。朱宣不动声色地听着京里的流言:“京里依然传言,王爷你一直是支持五皇子,才会有端慧郡主和高阳公主的儿子订亲,五皇子得脱天花之灾,也是王爷送进宫去的良医,而且。。。。。。”

说到这里,徐从安略停顿一下,才说出来:“五皇子天花之灾之后,贵妃娘娘为表感谢,亲临府上探视王妃的病,也是结盟的一个契机。”

南平王只是淡淡一笑,流言。。。。。。从来没有停止过,朱宣只是冷淡地看这些流言,也是赞成刚才徐从安的说法:“这仗拖上一年半年才好。”打个半年的仗,加上来回路上奔波,就要一年出去。

“我现在战场上,这些流言我全不管。”朱宣对徐从安道:“先只是奇怪一件事情,这样的流言对五皇子不利,郑贵妃娘娘怎么倒也不管呢?”说到这里,南平王又是一声称赞:“贵妃娘娘实在是厉害。”

徐从安也和王爷是一个心思:“人在这世上,岂能不蒙尘,贵妃娘娘是一个老辣厉害的人。”二皇子闭门,三皇子闭门,六皇子接着也闭门不出,唯一剩下的五皇子一身流言也有了闭门不出的理由。

朱宣全然不放在心上:“京里到处是流言,时时都有流言,说北平王要和皇亲申扬王的一房远亲结亲,原以为是给他儿子,不想是他自己要纳为侧室,说是碰了一鼻子灰,现在往京里的折子总是说申扬王不好。”

“还有靖海王爷,王爷年事已高,政事上耳目聪敏,可是亲自上战场已经不行,上一次打海盗就差点儿落水,世子急着登位,在靖海王病中就开始发号司令,靖海王妃一看靖海王病了,急着清理人,不想靖海王又挺过来了,现在也是在闹家务。”徐从安补充这些花边消息。

两个人相与微微一笑,朱宣对徐从安认真说出自己的想法:“眼前这仗没有什么可打的,新任的左贤王察巴其向来学我们牙慧,自命汉书看得多,也看过一些将军列传,是达玛生前的政敌,只是打仗远远不如达玛。

前几天那一仗,察巴其一看朱喜军中火药威力,和二公子其木合一起后退,如果一起上来的话,倒还让我心疼损失。倒只有南诏公主一力奋战,才救回伊丹一条命。”战役过后,各军将军过来会议,总结这一战的得与失利之处,都觉得对面这人比达玛当年差得太远。

朱宣站起来走到地图前,徐从安也走过来,几个离得近的幕僚就往一旁移动一下。手指着地图上几处山脉,朱宣道:“我在等他们的援兵,达玛与我多年征战,每一次生死悬于一线之时,只要他能撑得住,就有援兵来救他,而且都是精兵,世居在草原上的部落,都是强悍之人。

兵符已经还了,看他们能不能调动这兵来,我也报报前仇。”南平王想想达玛多年来数次激自己出战,都是仗的这些援兵在手。

跟随朱宣多年的徐从安也见识过这些人,看看地图对朱宣道:“王爷就此按兵不动,等候他们过来,也是上策。”

朱宣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再休整几天,各军分开,分成十路,间隔开来扎营,诱他们来攻。我是要一批一批吃掉他们。”然后似乎不放在心上的说一句:“北平王来信,说全力配合我呢。”

北平王这混蛋又来捡便宜了,没有杀成达玛,上折子抱屈,说自己苦战经月,把达玛杀得元气大伤,这才致于南平王手刃达玛一事。这一次看着矛头对着南平王,是找他报父仇,当然矛头是对着朱宣来。北平王又想捡便宜了。

徐从安只是一笑,有功人人抢,有灾人人退,朝中向来是如此。朱宣只关心粮草的事情:“我自己屯粮可支应数年,就是不想便宜兵部,这一次是找我报父仇来着,再扣我粮草,等我回京砸兵部的大门去。”

徐从安呵呵笑起来,对朱宣道:“王爷只管派一员脾气暴躁的将军去催粮草才是。”朱宣却是另有主意:“我让苏南去,他性子最差,我说你最喜欢当着人呼喝,又在刑部吃了个大亏,只管去兵部发火去,苏南他不去,他说要是砸刑部的大门他第一个去。”

刚才谈论军情面色严峻的南平王眼中也有笑意,徐从安却是道:“我离京以前也是关心粮草,去兵部看过一次,兵部把工部里有名的那个叫糊涂和稀泥的何大人调来管接待要粮草的人。”

军中要粮草,兵部要核过才能发,再往上呈报,一层一层下来,官场之上当然是有拖曳,所以战场上看来总是要拖欠而且扣发,军中报粮草当然是多报,领一个月的也要报两个月的上来,这样免得摆粮草中会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