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 (第1/4页)

鏊楣吹保�词歉龈雒磐夂骸�

呼延庆急中生智,给大哥出了个主意,把青州的绅衿都请来,这些人大都是地主老财,家里少了甚么也少不了粮食,呼延兵拿着现钱出高价,还怕买不出粮食来吗?

谁知还真买不出粮食来。青州的这些绅衿,都是跟官府关系密切的没关系的都已经被括田括得家产尽绝了他们知道呼延兵是反了朝廷的叛逆,今天若贪了高价卖给他们粮食,等到朝廷秋后算帐,把自己全家问在叛逆行列里,甚多甚少?因此这些绅衿们一个个统一口径,只推年景收成不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每家捐献个十几二十石粮食敷衍了事。

呼延军军纪严明,呼延灼可以抄慕容知府的家,但要抄这些青州地头蛇的家,这事呼延灼还真做不出来。或者说,是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所以做不出来。

现在的呼延兵有三千铁骑,九千步卒,一万两千人每人每天平均吃二升米算,一天就得吃掉二千石米。以前有朝廷支应这么多人吃饭,呼延灼只管把心思用在练兵打仗上就行了,今天轮到他养活这么多张嘴了,呼延灼跳海的心都有。

呼延庆又给大哥出了个主意,青州府下那么多州县,咱们开上白条去各州县“借粮”去吧!不管怎样,先“借”回来,等以后有了余粮,肯定归还!

韩滔彭杀了两个监军,跟大宋算是结了仇了尤其是那两个监军还是杨戬高俅的门生,所以这仇还是无解的死仇即使如此,呼延灼还是不想攻打大宋的州县去抢粮,但如果是“借”粮的话……

“借”粮也借不出来。倒不是有jīng兵猛将挡住了呼延军“借”粮的道路,而是粮库都被贪官污吏给撮弄空了。“借”了几十回粮,呼延庆就碰到过一回满仓,等他兴高采烈想把这些大满小流的粮食搬走时,才发现这些子都是空的,仅仅是在最上边封了木板,在木板上堆出了粮食冒尖儿的完美效果……

被一口粮食逼得山穷水尽的呼家将决定破釜沉舟趁着粮秣还没有见底的时候,遣散众多士兵,只带着呼延家三千嫡系子弟回河东,死也要死在故乡的土地上。

呼延家世代忠良,他们并不想背叛这个国家,但这个国家却抢着抛弃了他们。这个世道,小人得势,好人难活!或许是现在人人都羡慕小人的得势,有机会人人都想做小人,所以好人才这般难活!

“明天!校军场上,咱们呼延军最后一次大点兵吧!”呼延灼此言一出,呼延家众人无不泪流披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

正当此断肠时,呼延通突然来报:“南门外有梁山来人,青衣单骑,在那里叫关。”这正是:

男儿守法多末路,英雄遵纪少前途。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jīng彩推荐:

第二四章 运粮于帷幄之中

() 对于梁山,呼家将是又气又喜。

气的是,如果没有这帮草寇,自家也不会落魄到如此凄惨的境地。

喜的是,百余年来,大宋没有一个敢为自家祖先的冤屈抱不平的,但是,梁山敢。《下河东》最后那一幕斩皇袍当然没有发生过,但呼家人着却宁愿相信那是真的。

所以,那位代表着梁山的三奇公子西门庆虽然算是坑了他们呼延家一把,但呼家将却没办法真的生气。不但不生气,相反还深深的感激。

爱屋及乌之下,呼延灼令大开城门,呼家将亮全队迎接梁山来人,反正自家已经是反叛了,索xìng便明目张胆地勾结反贼,也没甚么了不起的。

来到府衙坐定后,呼延庆问道:“请教先生尊姓大名?”呼延庆很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也许这就是他能掌握多国外语的根本原因。

梁山来人很恭敬地还礼:“不敢,在下黄文炳。”

呼延灼听着觉得这真是天意呀!自己在青州,结果就来了个黄文炳这不是青黄不接,活该饿肚子吗?

“黄先生来此何事?”呼延庆的思维没大哥那么丰富发达,所以他还能保证一脸丰富发达的笑容。

黄文炳道:“奉我家西门元帅之令,来给呼家将送粮。”

此言一出,呼延庆脸上丰富发达的笑容马上就平均到呼家将们的脸上去了。如果是平时,呼家将未必会接受梁山的帮助,但比起全军散伙来,还是接受帮助比较划算。

“粮食在哪里?”彭迫不及待地问道。他表现自己是饭桶时一向显得很有勇气,当然,谁要是真把天目将军当饭桶,那其人的脑袋一定是被驴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