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并以主力一部转入外线作战。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

这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部队,连续发动了5次攻势(1944年春、夏、秋,1945年春、夏攻势),并以有力部队挺进战略上的外线,进军河南,南下五岭,恢复豫皖苏,东进苏浙沿海。共歼灭日、伪军47万余人,攻克城市99座,收复国土32万平方公里。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部队已发展到90余万人。战略反攻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表示愿意投降,15日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敌后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国民党军队敌后的游击作战

敌后战场并非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根据抗日战争的总体战略和形势发展的需求,部分国民党军队也担负了部分敌后游击作战任务。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的敌后游击区,除翼察、鲁苏战区到抗战后期不复存在外,山西游击区、豫鄂皖游击区、浙西游击区、海南游击区等,一直在坚持着敌后游击活动。这些游击区也成为打进沦陷区的契子,形成了敌后游击战场,构成了对日军的一定的威胁,对于配合正面战场,支持长期抗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国民党军队典型的敌后游击战战例有:

1939年2月,日军出动2万余兵力,分数路进攻吕梁山北部根据地,阎锡山令陈长捷第61军,于黑龙关围歼顽敌,王靖国第19军向中阳、离石公路之敌发起袭击,截断了敌后交通,赵承受第1骑兵军在离石、方山、苛岗一带诱敌深入,苦战旬余,毙敌2000余人,再次粉碎了日军的疯狂扫荡。

1939年6月初,日军以飞机10多架,军舰1939年5月中旬,驻汉口的日军纠集千余兵力,对鄂东游击区进行扫荡。5月19日,16艘,汽艇数十艘,配合陆军向大通一带扫荡,第21军军长陈万仞指挥部队与敌激战10余天,将扫荡之敌逼下长江。此役,打沉汽艇20余艘,毙敌900多人。

1939年7月11日,鄂东游击队集中主力围攻黄梅县城,与敌激战竟日,击毙日军140多名,夺取县城;

1940年秋,21军147师组织了6个突击队,夜袭马当,毙敌150多人,并焚毁了弹药库,将要塞内的日军大炮掉过头来,对准江中的日军舰船开火,击沉击伤敌舰船多艘。此次夜袭战,147师部队没有一人伤亡,创造了国民党军抗战史上一大奇迹。

国民党军队在敌后战场上也付出了一定的牺牲。其中殉国的游击军将领有:第3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第98军军长武士敏将军,第51军114师师长方叔洪中将,东北挺进军骑兵第6师师长刘桂五中将,东北游击队总司令唐聚五中将,第5战区第2路游击司令刘震东中将;苏鲁战区政治部主任周复中将,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王风山少将。

综观整个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华南游击队对敌作战共计125165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共毙伤日军520463人、俘虏6213人、日军投诚746人,合计527422人(东北抗日联军歼敌17万余人不在内)。毙、伤、俘、降、伪军1186695人。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共伤亡617069人。缴获长短枪682831支,轻重机枪11895挺,各种炮1952门;汽车、摩托车347辆,马匹30448头。击毁飞机57架,坦克69辆,汽车、摩托车6080辆,装甲车164辆,机车301辆。破坏铁路公里;公路公里;封锁沟38067公里;封锁墙8109公里;桥梁4998座。攻克县城364座;据点12690个。解放人口1255000000人;土地1048000平方公里。参战部队从1937年开战之初只有92000,发展到1945战争结束时的1318294人之众,其中八路军1028893人,新四军268581人,华南游击队20820人。另外民兵有2687698人。根据地从战前只有1块,人口不足200万,面积不过13平方公里,发展到战争胜利时,解放区面积达956960平方公里,县以上城市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