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伸向晋察绥边;129师以晋东南为中心,伸向晋冀豫边;115师主力进入晋西吕梁山地。按照这一部署,各师全面转入创建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他们北上察绥,南下豫北,东出太行,跨越津浦,奋战平郊,挺进热辽;出雁北,进阴山,而达蒙古草原;出平西,进燕山,而达伪满境内;出齐鲁,进泰山,而达渤海之滨。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像大海的波涛,一浪接一浪,迅速朝着华北广大地区展开,到同年6月徐州会战终止时,八路军已在陇海路以北地区创立了 10个战略区,即:晋察冀边区;平西、冀东游击区;晋西北根据地;晋察绥游击区;晋冀豫根据地;冀南游击区;渤海游击区;豫北游击区;晋西(吕梁)根据地;山东游击区。上述10个区域的游击战争,是在中共中央统一的战略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其战略区域的选择、各个区域的中心区的确立、游击队的使用方向和活动范围、各个区域的战略联系、游击战争的发展步骤等等,都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及各师首长,均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亲临前线,开创了华北游击战争的胜利局面。随着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日寇不得不以大量兵力对付八路军。1938年上半年,敌在华北的兵力,1月至4月15日为9个半师团,八路军抗击个师团,国民党军抗击个师团。 4月16日以后,日军兵力增至11个半师团,八路军抗击个师团,国民党军抗击个师团。

八路军建立山西四大战略支点(2)

八路军为华北根据地的开辟以及游击战争的初期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朱德总司令曾感慨地说:

“必须指出,上述的成绩,完全是我军将士血肉的结晶,他们以无比的英勇与政治的自觉,冲锋陷阵,出生入死。9个月来,大小五百七十余战(平均每天在两仗以上),大部战斗均获得了程度不同的胜利。然而在每次战斗中,也均能看到我们将士斑红的血迹,沾染在华北的领土上,开放着自由之花:二万数千人的伤亡统计中,就有七千多名共产党员。在敌人的枪刀与炮火之下,为着中华民族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其中有我们英勇坚毅的指挥者,如周建屏同志(343旅副旅长、晋察冀边区游击第4支队支队长)、陈锦秀同志(688团团长)、叶成焕同志(77Z团团长)、刘国清同志 (688团营长)、潘占魁同志(771团营长)、罗福坚同志、萧尚志同志(均为686团政治处股长)、刘礼年同志(717团政治委员)、刘礼明同志(717团政治委员)、刘源远同志(718团营长)、刘选煊同志(715团营教导员)、潘友仁同志(715团副营长)、黄子德同志(716团副营长)等及营以下的许多英勇的军事政治干部。我们在此,谨向他们致以崇高无上的敬意。此外,广大民众由手坚决抗战与援助我军作战而伤亡的也非常之多,无法统计,他们的英勇同样是可敬佩的。”

1941年9月25日,在冀西易水河畔狼牙山地区,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面对日、伪军的进攻,为掩护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转移,主动把敌人吸引到自己身边,一步步退到悬崖绝壁,据险抵抗,连续打退日军四次冲锋。在打完最后—粒子弹时,他们毅然砸枪跳崖,三人坠落崖底,壮烈牺牲;二人被挂在树枝上,后来脱险。人们称他们为“狼牙山五壮士”。

1942年5月,日军出动两万多兵力围攻八路军前方总部所在地山西省辽县麻田镇。左权主动承担掩护总部直属机关转移的任务,率领警卫部队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使总部和当地群众得以安全转移。在清漳河畔的十字岭指挥突围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他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的最高将领。他曾经给母亲写信说:“我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忠诚的战士,根据地人民把左权牺牲地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北五大根据地

抗战初期在冀南创建抗日根据地时组织起来的儿童团

1938年7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全面出击,从日寇手中收复了大量失地,这样将业已建立起来的华北10个战略区,向具有独立抗战能力的敌后根据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晋察冀、晋冀豫、晋西北、晋西、山东5大根据地,成为整个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的中坚。

晋察冀边区,是由之前建立的晋察冀(含北岳、冀中两区)根据地和平西、冀东游击区及晋察绥边游击区一部(察省桑干河流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